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建设高标准农田任重道远——旱灾之后的思考与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2008年10月下旬至2009年2月沿淮淮北地区的旱情,介绍了安徽省抗旱保苗的工作成效,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在抗旱中的特点及其成因,研究了旱情暴露出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思考。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抗旱保苗 农业综合开发 对策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GF-1和Pit-1基因多态性与淮猪新品系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摘要:以淮猪新品系Ⅱ系一世代(190头)、二世代(244头)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分别检测IGF-1基因的HhaⅠ酶切位点、Pit-1基因的Rsa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并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0~90kg平均日增重、达90kg校正日龄在一世代、二世代、两个世代合并中,IGF-1基因的AA型个体均有优于AB、BB型个体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Pit-1基因的DD型个体均有优于CD、CC型个体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虽然IGF-1基因、Pit-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在一世代、二世代的达90kg校正背膘厚的趋势不一致,但是在两个世代合并中以IGF-1基因的AA型个体、Pit-1基因的DD型个体最薄,但差异不显著(P>0.05)。若将IGF-1基因、Pit-1基因作为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用于淮猪新品系的选育,需要在淮猪新品系Ⅱ系后续世代中扩大样本含量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关键词: 淮猪新品系 IGF-1基因 Pit-1基因 PCR-RFLP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深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氮肥在巢湖流域水稻生产中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全程深施、基肥深施、面施和不施氮肥4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排列研究了氮肥深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处理的根冠比和根系干重的大小关系为:全程深施(基肥深施(面施。成熟期,不同处理的根冠比和根系干重的大小关系为:全程深施(面施(基肥深施。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面施、基肥深施和全程深施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提高了39.9%、40.5%和39.4%,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1%、5.7%和10.3%。与面施处理相比,基肥深施和全程深施处理的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0.6%和5.8%;全程深施处理的千粒重增加了5.5%。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增产43.0%~52.5%,全程深施处理较面施处理增产6.7%。[结论]氮肥深施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 氮肥深施 水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重迎茬菌剂对大棚青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

摘要:实验研究抗重迎茬菌剂对大棚青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使辣椒品质指标大幅度下降,表现为色泽变浅,异形椒比例增大,易发生炭疽病和疫病,使青椒产量减产。提出了集约化种植大棚青椒是保证其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抗重茬菌剂 大棚青椒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症防控中存在的误区

中国牧业通讯 2009

摘要:夏季,特别是进入梅雨季节后,由于气候高温高湿、饲养密度过大、饲料霉变、饲料营养水平下降等应激因素最易诱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症的发生。笔者现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症防控中常见的误区简述如下,供参考。1认识误区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很多养猪户错误的认为,只要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猪链球菌等疫苗免疫好就万事大吉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鲜湿米粉生产工艺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改进保鲜湿米粉的生产工艺,为保持保鲜湿米粉的品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自制保鲜湿米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工艺技术对保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得出保鲜湿米粉的水分含量为62.5%时,其各种综合评价最高;单甘酯可以和淀粉分子间羟基产生络合,防止游离淀粉溶出。添加20%变性淀粉较明显地改善了保鲜湿米粉的品质和口感;瓜尔豆胶可增加其黏接性、持水性。100℃下形成的凝胶硬度最大,90℃下形成的凝胶硬度最小。90℃下形成的凝胶的回弹性显著大于其他温度。用pH值4.2的乳酸/醋酸钠体系(1%V/V)酸浸处理后包装,再在80~90℃下水浴杀菌20~40 min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样品保鲜期达3个月以上。[结论]在米粉生产和保鲜中加入一些辅助剂可改善米粉品质。

关键词: 保鲜湿米粉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稻抽穗期耐热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中籼稻抽穗期耐热性的评价方法及应用。[方法]以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的30个中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盆栽方式,利用温室模拟高温热害环境,在抽穗开花时期鉴定其耐热性,根据产量损失的大小,提出水稻抽穗耐热性的评价指标。[结果]根据产量损失的大小,将水稻品种的抽穗期耐热能力分为4类。耐热系数>90%的品种为耐热品种,高温对其结实率有一定影响,但产量损失较小,在10%以下;耐热系数在80%~90%的品种为中度耐热品种,其受高温影响的产量损失在10%~20%;耐热系数在55%~80%的品种为敏感品种,其受高温影响的产量损失在20%~40%;耐热系数<55%的品种为高度敏感品种,其受高温影响的产量损失大于40%。[结论]根据耐热性评价指标筛选出中籼2503、皖稻173和皖稻89等一批强耐热品种。

关键词: 水稻 耐热系数 评价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52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Ⅱ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品审07010621)。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52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双优3404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优340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BT型粳稻不育系双九A与粳稻恢复系皖恢3404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病性较强、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双优3404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2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52(协青早A/OM052)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协优52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协优52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协优52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