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电热断趾对本交笼饲养蛋种鸡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评价电热断趾对本交笼饲养模式蛋鸡父母代种公雏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的影响。600只1日龄海兰褐父母代种公雏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未断趾,试验组分别断第三趾(试验1组)、第一趾和第三趾(试验2组)、第二趾和第四趾(试验3组)。每隔2周测定鸡体重、胫长和胫围至18周龄,并于42日龄测定各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3个试验组14日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1组14~56日龄种公雏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趾对42~70日龄种公雏胫长或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断趾对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电热断趾对育雏育成期末种公雏体重、胫长和胫围无显著影响,对42日龄特定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断趾数量的差异性。
冬季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环境质量测定与分析
《中国家禽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对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环境质量进行测定与分析,以期为蛋鸡层叠式笼养环境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以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为研究对象,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粉尘采样器和测氧仪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对鸡舍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风速、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采取侧窗进风、纵向通风的模式下,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分别为19.18℃、58.75%和0.12 m/s,空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分别是2 477.22 mg/m3、3.27 mg/m3和20.23%,不同测定点之间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下层H0.6 m、H1.3 m和H1.9 m测定点的温度显著低于上层H3.1 m、H3.8 m和H4.4 m的温度(P<0.05),上层的相对湿度显著低于下层(P<0.05)。上层的光照强度低于下层的光照强度(P<0.05),上层H3.1 m、H3.8 m和H4.4 m测定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粉尘浓度显著高于下层(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鸡舍内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二氧化碳浓度、氧气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风速与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
不同饲养模式对黄山黑鸡禽流感及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黄山黑鸡笼养和山间林地散养时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效果,分别对黄山黑鸡笼养群体和散养群体17~25周每周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个体采集血清后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笼养组禽流感抗体效价最低为8.3,最高为9.9,散养组禽流感抗体效价最低为8.8,最高为9.8,散养组9周平均抗体效价为9.4,显著高于笼养组平均抗体效价9.1(P<0.05);笼养组新城疫抗体效价最低为5.8,最高为7.4,散养组最低为6.0,最高为6.9,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黄山黑鸡散养模式下禽流感抗体平均效价显著高于笼养模式,新城疫抗体平均效价差异不明显。
八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舍夏季环境质量参数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对八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舍环境质量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位置的参数差异。结果表明:从鸡舍湿帘端至风机端温度、CO2浓度、风速和PM10数值逐渐增大,相对湿度呈递减趋势。随着笼层的递增,CO2浓度和PM10浓度测定值逐渐变大;风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各层笼温度分布较均匀;上层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下层;不同笼层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与CO2、风速、PM10呈显著正相关;CO2与风速、PM10呈显著正相关,风速与PM10显著正相关。
舍内不同笼层温度对蛋用鹌鹑产蛋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蛋用鹌鹑养殖对环境控制要求较高,为了研究产蛋舍内局部小环境差异对产蛋期鹌鹑产蛋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了1 500只60日龄产蛋鹌鹑随机分为5个处理,分别饲养在阶梯式产蛋笼的不同笼层。每天记录不同笼层的温度、各处理的产蛋数、蛋重;第5周末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笼层温度最大存在2~4℃的差异,不同笼层鹌鹑产蛋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最上层产蛋率最高为84.15%,显著高于最下层产蛋率73.87%(P<0.05),各层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发现最上层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第3、4、5层(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鹌鹑舍内不同笼位存在小环境的差异,会对产蛋性能造成显著影响,应当加强日常管理,做好舍内环境控制,提高生产效益。
日粮添加大豆油对低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家禽科学 》 2015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大豆油对低产(70%~80%产蛋率)海兰灰和京红1号商品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240日龄海兰灰、京红1号各120只,每个品种的蛋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试验组日粮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1%大豆油,试验期30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大豆油,对海兰灰和京红1号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可显著降低京红1号褐壳蛋鸡破软蛋率(P<0.05),以及海兰灰的蛋壳颜色、蛋黄色泽(P<0.05),对两种蛋鸡其它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可在日粮中添加1%大豆油来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PACAP基因CC1049A位点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淮南麻黄鸡产蛋性能的相关性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以淮南麻黄鸡、五华鸡、淮北麻鸡和皖南三黄鸡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4个地方鸡品种PACAP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PACAP基因的多态位点与淮南麻黄鸡部分产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ACAP基因第1049 bp处存在C→A突变位点,该位点在4个地方鸡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不大。4个地方鸡群体在C1049A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均表现为中度多态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ACAP基因C1049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30周龄蛋重和蛋白高度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30周龄蛋重和蛋白高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
淮南麻黄鸡CRBP2基因第3外显子PCR-SSCP多态性及其与蛋品质的相关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淮南麻黄鸡CRBP2基因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与蛋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淮南麻黄鸡样本群中CRBP2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T的突变位点,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T和TT),C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45和0.55,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分别为0.37和0.47,表明该位点处于中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表明淮南麻黄鸡样本群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淮南麻黄鸡CRBP2基因第3外显子各基因型间开产日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黄色泽和蛋黄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CC基因型的开产蛋重和30周龄蛋重分别比TT基因型高1.66%和2.60%(P<0.05),TT基因型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