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M型质核互作不育系配制高产组合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A作母本配制了 2 2个杂交组合 ,对其F1、F2 进行产量测定表明 :所有杂交组合的F1都具有超亲优势 ,变幅为 3.78% - 132 .16 % ,平均超亲优势为4 4.2 2 % ,其中 19个杂交组合的F1具有超标优势 ,变幅为 6 .0 4 % - 6 6 .0 4 % ,平均超标优势为31.0 6 % ;F2 代的超亲优势平均为 3.18% ,超标优势平均为 - 6 .2 4 %。统计结果认为 :F1的产量优势与恢复系 (父本 )的来源关系密切 ,来自南方父本的杂交组合的超亲和超标优势分别比黄淮父本的杂交组合高 2 2 .93%、2 4 .83% ;F2 代杂种优势衰退显著 ,不宜利用。
灿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合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选用6个灿型光(温)敏核不育系,5个灿型父本,按6×5NCⅡ设计,共配个组合,对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及杂种的特殊配合力(SCA)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了一批优良的两系亲本材料,不育系中灿型以X07S、3418S为好,父本中紫恢100、明恢63、2346配合力为好.(2)在本研究中播始历期和结实率SCA与GCA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灿杂中株高、穗实粒,有一定的联系,高特殊配合力的组合,一般至少有一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高.(3)初步筛选了3418S/2346、3418S明恢63、XO7S/2346、X07S/紫恢100等强优组合,在本试验中单株立量均显著超过汕优63.文中对供试不育系和初步筛选的强优组合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杂交水稻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合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选用 6个籼型光 (温 )敏核不育系 ,5个籼型父本 ,按 6× 5NCⅡ设计 ,共配 30个组合 ,对亲本一般配合力 (GCA)及杂种的特殊配合力 (SCA)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筛选了一批优良的两系亲本材料 ,不育系中籼型以X0 7S、3418S为好 ,父本中紫恢10 0、明恢 6 3、2 346配合力为好。 (2 )在本研究中播始历期和结实率SCA与GCA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 ,籼杂中株高、穗实粒 ,有一定的联系 ,高特殊配合力的组合 ,一般至少有一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高。 (3)初步筛选了 3418S/2 346、3418S/明恢 6 3、X0 7S/2 346、X0 7S/紫恢 10 0等强优组合 ,在本试验中单株产量均显著超过汕优 6 3。文中对供试不育系和初步筛选的强优组合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两系杂交水稻垩白性状配合力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1
摘要:用 7个不同类型的两用不育系与 9个具有广亲和性的父本按NCⅡ设计配成 6 3个F1组合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育系中粳型品种垩白米率和垩白大小两个性状的配合力都呈较大的负值 ,而籼型品种则呈较高的正值 ,但父本并不如此。各组合两个性状的配合力 ,籼 /粳 (或粳 /籼 )交大都呈较大的负值 ,籼 /爪或粳 /爪交双向值同时并存 ,故开展亚种间杂交有利于获得垩白品质性状较好的组合。通过比较与综合评价 ,不育系 70 0 1S、 5 0 4 7S和 31111S以及父本培C311、CY85 4 3、轮回 4 2 2都是较为理想的亲本材料 ,以这些亲本为育种材料较易获得小垩白或是低垩白米率的杂种F1代。
粳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选用 6个粳型光敏核不育 ,7个粳型父本 ,按NCⅡ设计 ,共配 42个组合 ,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杂种的特殊配合力、各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 1)筛选了 4个优良的两系亲本材料 ,不育系中 2个是 2 9130S、35 0 2S ,父本中 2个是416 78和mp40 2。 ( 2 )在本研究中各性状的加性效应均大于非加性效应 ,因此在粳杂亲本选配上要注重选亲本优点多 ,缺点少 ,以期有利基因累加。 ( 3)粳杂中广义遗传力较高的有株高 ,穗长 ,着粒密度 ,千粒重 ,播始历期 ,达 88.0 %~ 92 .1%。狭义遗传力高有株高 ( 84.5 % )、穗长 ( 85 .0 % ) ,还有着粒密度、生育期、穗粒数等也都在 70 %以上 ,这些性状早代选择有效。文中还就两系杂交粳稻育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RAPD分子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F1 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探索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F1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F1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 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则达极显著相关。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