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淮北生态区短季棉种植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棉花 》 2017
摘要:2014-2016年连续3年对安徽省淮北生态区种植短季棉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棉花(短季棉)的单位面积总产出为18245元·hm~(-2),高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等粮食作物。但种植棉花的物化成本为7050元·hm~(-2),比种植玉米多3000元·hm~(-2),比种植大豆多4275元·hm~(-2);劳动力成本为18900元·hm~(-2),比玉米生产多9300元·hm~(-2),比大豆生产多11700元·hm~(-2)。种植棉花的纯利润为-8575元·hm~(-2),比种植玉米纯利润低9805元·hm~(-2),比种植大豆纯利润低10630元·hm~(-2);种植棉花的投入产出比为1︰0.68,低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比。根据比较分析结果,提出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总产出的技术措施。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棉花科学 》 2017
摘要:本文根据5个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受到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于皮棉产量的构成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安徽省范围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各个参加试点的单株成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在北方棉区,提高棉花的产量主要是从提高单株铃数,从而获得高产的转基因抗虫棉皮棉,试验还表明,单株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是线性正相关的关系,即单株铃数越多,其皮棉产量越高。合理的处理好三因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和不同配比,对于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具有积极意义。


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春季直播棉田杂草防除措施研究
《中国棉花 》 2017
摘要:按照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春季直播棉田杂草发生规律,选用5种除草剂在棉花不同生长时期施用,结合中耕除草,研究这些除草措施对春季直播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同时调查了不同除草措施对棉花生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芽前喷施土壤处理除草剂可较好地防治棉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小粒阔叶类杂草。苗期中耕除草的株防效与除草剂组合差异不显著,质量防效则低于除草剂组合;草甘膦+精喹禾灵+三氟啶磺隆组合的防效优于草甘膦+精喹禾灵组合,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蕾期喷施草甘膦+精喹禾灵+三氟啶磺隆的除草效果优于三氟啶磺隆+精喹禾灵。不同的除草措施对棉花生长、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对纤维品质影响不明显。推荐该地区春季直播棉田最佳除草措施为:播后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苗期中耕除草+蕾期茎叶处理除草剂。
2015年国审棉花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分析
《棉花科学 》 2017
摘要:通过对2015年国家审定的14个棉花品种在区域试验的表现,从产量、品质、抗病性和特征特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衣分、单铃重、早熟性、纤维品质、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皮棉产量在21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3个、衣分总体平均值为40.59%、单铃重有达到7.1g的品种、生育期大多数在120天左右、霜前花率总体平均值为91.29%、纤维品质大多数品种达到优质水平,高抗枯萎病品种有3个、耐黄萎病品种有12个。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中国棉花 》 2017
摘要: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转RRM2和ACO2-E6基因棉花冠层特征和光合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棉花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转基因棉花产量形成关键期的生理机制,2014―2015年以转RRM2基因棉花及其亲本中棉所12(CK1)、转ACO2-E6基因棉花及其亲本中棉所24(CK2)为材料,研究冠层特征、光合特性等与转基因棉花产量形成的关系,分析比较转基因棉花与亲本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转RRM2基因棉花的铃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高于或显著高于中棉所12。转ACO2-E6基因棉花的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高于或显著高于中棉所24。转基因棉花的籽棉产量与盛铃期的叶面积指数、光系统Ⅱ光化学量子产量、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分别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转基因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于产量形成关键期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各自对照,且表现出较优的冠层结构以及较合理的源库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