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Mn、Cu、Zn、Pb、Cd、Cr、Ni七种重金属元素为评价因子,主要依据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以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研究了合肥地区27个采样点大棚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本地区大棚土壤综合指数<1,属于尚清洁等级。但Cd单项指数>1,有潜在的污染性。
关键词:
环境质量
大棚土壤
蔬菜
重金属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地膜、纸膜、麦秸、油菜壳、青草五种不同覆盖物覆盖对旱作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壳、麦秸、青草覆盖处理具有良好的隔热、吸水、保水作用,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促进旱作水稻生长,有很好的增产效果,较对照分别增产1035.5kg/hm2、918.8 kg/hm2、566.9 kg/hm2,增幅为19.7%、17.5%、1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水效果,较对照增产377.9kg/hm2,增幅为7.2%,增产达显著水平;纸膜覆盖处理较对照增产不显著。
关键词:
旱作水稻
覆盖物
生态环境
产量
《安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本文通过对K326、RGH51两个烤烟品种不同移栽期、不同施氮水平及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南双季稻区烟稻轮作生态环境[1]中等肥力田块,烤烟生产以3月25—4月8日期间移栽到大田,施化学纯氮97.5-105kg/hm2,N:P2O5:K2O=1:1-1.5:3等为宜,既可保证上部叶充分成熟采烤,获得优质适产,又能适时腾茬栽插晚稻,科学地解决烟稻争茬矛盾,能充分地利用皖南烟区温光资源,获得烟稻轮作双丰收。
关键词:
皖南
烟稻轮作
生态环境
配套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将AMMI模型应用于2005~2006年度安徽省油菜区试C组参试品种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AMMI模型优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10个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最好的是驰丰1号,稳定性最差的为笑油3号。讨论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AMMI模型
油菜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稳定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防雨棚下,制造人为的水分胁迫环境,通过比较试验和结合实验室生理分析,比较不同株型及群体特征棉株水分利用率与生态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棉花水分利用率高的理想株型主要表现为:果节间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果枝粗,果枝的弯曲度小,果枝向值大。理想株型加上合理的群体密度可大大提高水分利用率。
关键词:
棉花
水分利用率
株型
群体
生态
生理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道路绿带起源于公元前 10世纪古印度 ,中国最早的道路绿带起源于周定王时 (公元前 60 6年~公元前 5 86年 )。在国外从19世纪美国景观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L·Olmsted)开始掀开了绿色休闲、生态型的城市带状绿地建设新篇章。简介了国内外绿道理论发展过程 ,总结了城市带状绿地的概念 ,分析了其功能。
关键词:
城市带状绿地
绿地景观场
开敞空间
场所
生境
《中国茶叶加工
》
2004
摘要:简述了无公害茶园对大气、土壤、水源等环境因子的基本要求,以及茶叶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并从茶园建设、土壤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保障茶园环境质量的清洁生产技术。
关键词:
无公害茶园
环境质量
清洁生产
生态系统
《茶业通报
》
2003
摘要:本文简析了无公害茶叶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无公害茶叶发展现状,并从生态环境、园地开垦、选种定植、土壤管理、茶树营养、病虫害防治及茶叶加工、包装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体系以及相应的保障与监控措施。
关键词:
无公害茶叶
生态环境
茶园管理
卫生质量
技术体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介绍了山茱萸的药用、营养价值和发展前途。根据山茱萸的生长习性和结实特点 ,阐述了山茱萸适宜的生态环境及培育优质壮苗的方法 ,同时对选择合理的经营方式、适宜的造林密度以及促进早实、优质丰产的抚育管理措施等作了全面综述
关键词:
山茱萸
育苗
生态环境
丰产栽培
《安徽农学通报
》
2001
摘要:利用大别山区高海拔腹地的生态优势 ,建立猕猴桃生态科技园 ,仅用三年时间形成 70 0公顷规模 ,生产出了达到有机食品标准的优质猕猴桃鲜果 ,初步形成了以猕猴桃为支柱的产业链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猕猴桃
科技园
生态环境
有机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