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杂交水稻(模糊匹配)
75条记录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能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技术。[方法]系统阐述对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致死剂量筛选、父母本种子重量的比例及已育成的组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结果]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方法在可操作性、节约成本、制种产量、组合优势等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可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机械化制种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技术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发病因素与病害流行、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争议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杂交稻 研究进展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能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技术。[方法]系统阐述对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致死剂量筛选、父母本种子重量的比例及已育成的组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结果]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方法在可操作性、节约成本、制种产量、组合优势等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可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机械化制种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技术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强优势杂交种培育进展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徽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生产区之一。回顾了安徽杂交水稻发展的历程和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术策略,介绍了强优势水稻杂交种培育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强优势 育种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310SA是含有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新型粳稻雄性不育系,表现出育性稳定不育、米质优良、可恢复性良好、配合力较强等特点。选择适宜繁殖的光温条件、最佳扬花期、构建高产群体、巧用"九二○"和及时赶粉等综合技术,可实现2310SA高产繁殖。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粳稻不育系 2310SA 特征特性 繁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定向改良杂交稻协优57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57是一个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杂交稻组合,但由于其父母本直链淀粉含量高,导致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协优57的亲本057和协青早A的Wx基因进行改良,研究改良前、后各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蒸煮食味品质等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亲改良的GT型杂交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由原组合的26%分别降到19.3%和19.2%,但均一性较差。双亲改良的TT纯合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协A(TT)/057(TT),不仅直链淀粉含量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2.5%),而且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蒸煮食味品质明显改善。在成功利用分子标记对直链淀粉含量进行辅助选择改良的基础上,结合田间选育的手段,同时改良了不育系穗小粒少的缺陷,既保持了原组合的优良特性,又提升了米质和产量潜力。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协优57 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建立的苯达松、6-OH-苯达松和8-OH-苯达松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方法,对杂交水稻混制1号混播制种田苯达松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稻谷和稻秆、制种田土样中苯达松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但是,恢复系稻谷和稻秆中苯达松残留量较大(稻谷10.36~11.71mg/kg,稻秆3.07~3.53mg/kg),这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苯达松在土壤中的消解速度较快,降解半衰期为4.43~7.29d。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混制1号 混播制种 苯达松 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在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此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9000~9750kg/hm2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kg/hm2,磷肥(P2O5)60~90kg/hm2,钾肥(K2O)75~105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拔节肥。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农民习惯施肥 氮肥管理 地力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52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Ⅱ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品审07010621)。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52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2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52(协青早A/OM052)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协优52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协优52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协优52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