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树新品种皖桑2号选育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桑树新品种皖桑 2号。多年、多点区试鉴定结果表明 :皖桑 2号产叶量比湖桑 3 2号提高 2 5 %~ 3 0 %左右 ,10 0kg桑产茧量比对照湖桑 3 2号有显著提高 ,可缩短养蚕经过 ,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广、抗逆强的优良品种


皖麦31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3
摘要:皖麦 31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栽培一粒”小麦与 7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复合杂交、辐射诱变等多种育种方法相结合 ,育成的安徽省第一个丰产多抗高蛋白面条专用小麦新品种 ,1 997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 ,对安徽省江淮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国审合豆1号大豆新品种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合豆 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蒙 84 2 0为母本 ,油 88 8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1997~ 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 2 390 .6kg/hm2 ,比CK中豆 19增产 8.0 4%。 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 417.1kg/hm2 ,比CK中豆 19增产 13 .86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耐旱、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1.0 5 % ,脂肪含量 2 0 .38% ,生育期 10 0d ,是黄淮地区较理想的夏大豆品种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8001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桑树新品种 80 0 1。多年、多点区试鉴定结果表明 :80 0 1桑品种公顷桑叶产量 ,10 0kg桑产茧量均比对照湖桑 3 2有显著提高 ,且养蚕经过缩短 ,桑叶叶质成分优于对照 ,是一个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提高商品猪瘦肉率杂交组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定远猪是安徽省的重要地方猪种之一.用作母本与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苏白等国外良种公猪进行二元杂交,经多次试验,结果如下:生长速度以汉×定、杜×定组最快,日增重727.11克和722.11克,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28%和9.71%,料肉比以汉×定、杜×定组最佳,分别为2.99:1、3.13:1;屠宰率以苏×定、杜×定组最高,分别为76.80%和76.14%;瘦肉率以杜×定、汉×定组最多,分别为56.35%和51.54%.其他,胴体品质如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等均以杜×定组最理思,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二元杂交猪的胴体品质仍能保持地方猪肉质鲜美的特点.综上所述,最佳杂交组合首推杜×定组,其次为汉×定和长×定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