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品种选育(模糊匹配)
37条记录
安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作为我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这些资源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安徽的茶树资源展现出多样的生态类型、生长习性和产量品质特征,为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鉴于茶树资源的特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茶农的经济收益,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资源的特性与潜力,对于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安徽省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成功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圃(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遗传育种领域,相关科研团队不断创新育种技术,并对茶树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和测序等,已成功发掘出与茶叶品质、抗逆性等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和利用为茶树的品种改良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满足茶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应当聚焦于种质资源管理和利用机制创新、茶树重要性状鉴定能力的提升,进而加速特色优异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此外,加强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这将为茶叶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举将积极推动安徽省茶树育种和茶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基因发掘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季棉品种皖棉1331S的选育与育种技术创新

中国棉花 2024

摘要:皖棉 1331S 是 2022 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早中熟常规短季棉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2.4 mm,断裂比强度 34.7 cN·tex-1,马克隆值 4.1,纤维品质达到安徽省审定棉花品种Ⅰ型品种标准;2015 年、2016 年安徽省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皖棉 1331S 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 4.86%、7.57%.介绍了皖棉 1331S 品种的特征特性,回顾了皖棉 1331S 从育种目标确定、亲本材料创制与选择到杂交选育历时 20 年的育种过程,总结了皖棉 1331S 选育过程中创新采用的短季棉连续春夏轮播聚合育种技术和经验.

关键词: 短季棉 皖棉1331S 品种选育 春夏轮播 纤维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高产杂交水稻组合两优7871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摘要:两优7871是由178S和R71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早熟、抗倒伏、优质、高产和稳产等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该品种在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30 d,平均产量9.51 t/hm2,外观品质优,适口性、抗病性较好;其高产栽培注重培育壮秧,控制无效分蘖,争取有效穗数,促大穗,提高结实率,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巧喷赤霉酸生长调节剂等。研究结果为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为一季中稻、麦茬直播稻和再生稻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种选育 病虫害防治 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3

摘要:针对市场上紫甘薯品种较少、产量低、食用口感较差等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宁N26-2 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经高低世代组合筛选,育成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 361,于 2022 年 9 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2)340044.该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鲜薯产量26530.5kg/hm2,较对照宁紫薯 1 号增产 8.40%,薯块干率 31.50%,鲜薯花青素含量 7.79mg/100g,食味评分 75.35 分,比宁紫薯 1号高3.15分.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耐储藏,可作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薯区种植.

关键词: 甘薯 皖苏361 品种选育 花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肚菌新品种"皖羊肚菌1号"选育

中国食用菌 2023

摘要:“皖羊肚菌1号”是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采集到的野生羊肚菌分离菌株中培育出的新品种。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单生,菌盖深褐色、圆锥形,菌柄白色,菌盖高、菌柄短、菌肉厚,生长周期约为112 d。经安庆市岳西县、宿州市灵璧县、宣城市泾县等地开展区域试验,鲜菇平均产量为232 kg·667-1m-2,相比对照品种增产10.9%。该品种生态适应性较强,子实体耐温性5~22℃,适宜温度8~16℃,在安徽全境和气候相似地区均可栽培。

关键词: 羊肚菌 品种选育 人工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芝和黑木耳三个新品种的选育报告

菌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灵芝新品种‘皖紫芝1号’‘皖紫芝2号’和黑木耳新品种‘皖黑木耳2号’均是从皖南地区野生资源经多年系统优选培育而成的优质品种。‘皖紫芝1号’紫红色,‘皖紫芝2号’紫黑色。二者子实体产量高,抗杂菌能力强,均适于皖南栽培。‘皖黑木耳2号’耳片呈圆形或碗形,耳片较厚,菌盖浅褐色,产量高,耐高温能力较强。

关键词: 品种选育 紫芝 黑木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高蛋白高产大豆蒙13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蒙1301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以合豆3号为母本,阜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蒙1301参加2016-2017年国家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048.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8%,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6 d,单株有效荚数51.1个,百粒重18.5 g,籽粒蛋白质含量45.26%,脂肪含量19.07%,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中易获高产.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大豆 蒙1301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科龙188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666.7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93%。该品种生育期101 d,单株有效荚数42.3个,百粒重18.4 g,粗脂肪含量19.11%,粗蛋白质含量41.95%。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豆2014001),适宜安徽省江淮、淮北夏大豆种植区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大豆 科龙188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荷新品种恒进高油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介绍恒进高油薄荷的选育过程和选育结果,通过2009—2010年的恒进高油区域试验和2011—2012年恒进高油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恒进高油产油量比对照上海39号高,产量表现突出。介绍恒进高油的植物学特征、品质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以指导恒进高油的栽培应用。

关键词: 薄荷 恒进高油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草双高型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2号的选育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

摘要:皖饲2号是1992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鹿岛麦/γ-早-80-21)F5为母本、1693(法国)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型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偏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全生育期200.7 d左右,抗寒性好,抗倒性好,轻感白粉病、赤霉病,平均产量为5 600 kg/hm~2左右。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草双高 饲料大麦 皖饲2号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