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王允青(精确检索)
124条记录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及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还田方式下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为合理施用紫云英、减少化肥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袋腐解方法,结合田间水稻试验,定量研究紫云英在不同还田条件下氮素释放规律、效应。[结论]在紫云英腐解的不同时期,翻压量始终是影响紫云英氮素释放的重要因素,而是否施肥、移栽水稻对紫云英氮素的腐解释放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大田试验中,紫云英供氮处理的肥效在翻压前期弱于纯化肥,中期强于纯化肥,最终对水稻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紫云英 早稻 腐解 氮素释放

磷肥对紫花苜蓿及其根瘤生长的影响研究

农业与技术 2013

摘要:以多年生绿肥紫花苜蓿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绿肥及其根瘤生长和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试验设6种磷肥水平,分别为P0、P1、P2、P3、P4、P5(随过磷酸钙施入磷量分别为每千克土0、35mg、70mg、140mg、280mg、560mg磷)。结果表明,适当增施磷肥能促进紫花苜蓿及其根瘤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积累,紫花苜蓿在较高量磷肥(施入磷140mg/kg土)时生长最好,养分吸收积累最多,鲜草产量和营养价值最高,磷肥利用率也在此时最高;但磷肥施用过多则使绿肥及其根瘤生长不良,营养价值降低,鲜草老化且产量降低。

关键词: 磷肥用量 紫花苜蓿 根瘤 养分积累量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新品种高产优质比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紫云英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提供配套的紫云英良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对紫云英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适量施肥条件下,皖紫1号盛花期鲜草产量比对照提高6.4%,种子产量提高12.9%;皖紫2号盛花期的鲜草产量高达42 065 kg/hm2,增产10.7%。施用适量的磷钾肥能提高紫云英根系活力和根瘤入侵能力,增加结瘤和固氮率,对植株营养生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皖紫1号的主要特点是春季早发性好,生长快,小叶和小花多,分枝和固氮能力较强,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较高。它是适宜水稻产区早稻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的高产、优质、偏早熟型的紫云英品种。皖紫2号品种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叶片较大、氮素含量较高,尤其是鲜草产量高,是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紫云英品种,适宜单季稻区种植。

关键词: 紫云英 新品种 高产优质

水稻免耕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对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在安徽省的适用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周期内免耕栽培水稻在安徽省多数产区是可行的,一般3年为1个周期较为适宜;免耕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当季水稻根系活力明显增强,且对水稻立苗、分蘖以及成穗均无负面影响;免耕栽培应合理运筹肥料,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科绿肥品种养分富集能力比较研究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于安徽地区的优良绿肥品种,于2011年在安徽科技学院通过盆栽试验对7个豆科绿肥品种的养分富集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猪屎豆产青量(总鲜重)最大,是铜山小绿豆的4倍;羊角豆总干物质量最大,是铜山小绿豆的5.8倍;绿肥根瘤发达,根瘤重占地下部总重的6.6%~15.3%,其中羊角豆和大叶猪屎豆根瘤最多最重;固氮能力、吸收富集磷素和钾素能力最强的是羊角豆,积累氮磷钾达3 226mg/盆,是铜山小绿豆的6.7倍。从产青量、干物质量、氮磷钾富集能力和生育期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初步确定羊角豆、大叶猪屎豆、早熟黑小豆、大花叶子绿豆4个品种适宜于安徽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关键词: 绿肥作物 豆科绿肥品种 根瘤 养分含量 养分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对羊屎豆及其根瘤生长的影响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摘要:以夏季绿肥羊屎豆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绿肥及其根瘤生长和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试验设6种磷肥水平,分别为P0、P1、P2、P3、P4、P5(随过磷酸钙施入磷量分别为每kg土0、35、70、140、280、560mgP)。结果表明,适当增施磷肥能促进羊屎豆及其根瘤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积累,羊屎豆在较高量磷肥(每kg土施入140mgP)时生长最好,养分吸收积累最多,鲜草产量和营养价值最高,磷肥利用率也在此时最高;但磷肥施用过多则使绿肥及其根瘤生长不良,营养价值降低,鲜草老化且产量降低。

关键词: 磷肥用量 羊屎豆 根瘤 养分积累量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小麦秸秆 腐解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养分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配施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在安徽省桐城市布置了"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和土壤的影响研究"定位试验,2011年在早稻收获期间采集新鲜土样,并测定了细菌、真菌、放线菌、解磷菌和固氮菌等微生物数量和土壤氮、磷、钾、硫、铁、锌、锰、铜等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化肥配施适量的紫云英(70%化肥+15 000 kg/hm2紫云英)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长繁殖,与单施70%化肥相比,细菌总量增加6.6倍,真菌数量增加63%,解磷菌数量增加47%,固氮菌数量增加101%,放线菌数量基本相等;翻压紫云英还有补充土壤氮、磷、钾、硫、铁、锌、锰、铜养分的作用。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紫云英 化肥 微生物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秸秆还田 径流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探索降低养分流失、提高湖区水质的有效耕作和施肥措施。2009-2010年结果表明,冬季麦田径流液总氮(TN)的浓度范围是2.12~4.34mg/L,溶解态氮(DN)约占TN的72%~92%,DN中又以硝态氮(NO3--N)为主,溶解态有机氮(DON)次之,铵态氮(NH4+-N)所占比例极小。径流液总磷(TP)浓度范围是0.095~0.360mg/L,颗粒态磷(PP)约占TP的51%~69%。DN和PP是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长期的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径流液TN、DN、NO3--N、DON和DP的浓度,降低PN和PP的浓度,但对NH4+-N和TP浓度无明显影响;氮肥后移一定程度上易增加追肥后短期内降雨径流液各形态N的浓度,但可降低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径流液各形态P的浓度。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处理CT),麦田TN和TP径流流失量分别为1.065,0.079kg/hm2,占当季施N量的0.71%,施P量的0.24%。与处理CT相比,处理CTS(常规+覆盖)、NFP(氮肥后移)和NTS+NFP(少免耕覆盖+氮肥后移)TN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4%、21%和24%,TP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0%、21%和24%。因此,保护性耕作和氮肥后移在保证小麦产量的前提下,可作为巢湖流域源头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氮肥后移 径流损失 面源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