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吴家道(精确检索)
43条记录
水稻原生质体高效培养技术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用16个基因型水稻成熟胚在MS和N6培养基上筛选建成悬浮细胞系9个,原生质体再生植株3个。使用一步法或两步法较常规的分步法缩短建成悬浮细胞系时间20~30天。使用“三合一”培养基(即N6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和B5有机物等)和固液双相培养法较琼脂糖包埋法及液体浅层培养法显著提高原生质体培养的植板率。

关键词: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高效培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束辐照对pUC18质粒DNA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离子束辐照pUC18质粒DNA,可以造成其DNA链的断裂。在剂量较低的情况下(5~15×1015N+/cm2),以单链断裂为主,电镜下主要呈开环结构;在相对较高的剂量下(25×1015N+/cm2),由于相对部位双链的断裂出现,电镜下可观察到线性质粒结构。经离子束辐照的质粒DNA,其转化活性(即存活率)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LacZ基因也能发生较高频率的突变,与60Co—r射线相比,在存活率相近的情况下,突变率较高。

关键词: 离子束;辐照;DNA;转化;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科学通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转基因的研究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近几年又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的PEG和电激法介导的转基因研究更趋于成熟,尽管这一途径技术难度大并存在着基因型限制,但仍以其较好的可靠性而被认为是最富成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枪.激光微束、超声波等物理手段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都减去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并在很大程

关键词: 离子束 DNA导入 hph基因 水稻种子胚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注入对水稻呼吸作用及酶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

摘要:研究离子注入处理水稻干种子对萌发过程中的呼吸强度、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以及酯酶、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呼吸强度有增强趋势。细胞色素氧化酶对离子注入较为敏感,剂量越大酶的钝化效应越明显;在萌发52小时和72小时脂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均发生改变。

关键词: 离子注入,水稻,呼吸作用,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细胞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胚性悬浮细胞是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理想材料。本文研究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细胞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建成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后期悬浮细胞系)和前、中期悬浮细胞系相比较,细胞团内细胞结合紧凑,细胞壁簿,细胞质浓厚,颗粒状内含物丰富,细胞活力强,质膜凹陷较浅,较平整,质膜强度高。本研究结果从细胞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适应于原生质体培养的机理。

关键词: 水稻 胚性悬浮细胞系 细胞学 原生质体培养

籼稻花药培养中胚性细胞的利用和继代研究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诱发籼稻花药培养形成胚性细胞,并建立胚性细胞系,通过胚胎发育途径,在两个月内,由8块胚性细胞团经切割培养增殖获得再生绿苗12690株和白化苗若干。继代培养一年的胚性细胞团再生苗率仍高达90%,但畸变率高,移栽不易成活;检查胚性细胞532个,染色体变化呈多样性,但仍可分为12个同源染色体组。

关键词: 籼稻 花粉?性细胞 继代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培获得大群体健壮绿苗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通过使用混合激素诱发籼稻871015、871109花粉愈伤形成胚性细胞;对籼稻花粉胚性细胞团和粳稻绿芽丛进行分割培养,快速繁育大群体绿苗获得成功。籼稻两个组合的8块胚性细胞团,在两个月内经3—5次切割培养获得绿苗12690株;粳稻花培绿芽丛仅经一次分割培养后的净增绿苗率127.2%,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花药培养再生绿苗率。分割培养的再生苗,健壮的形成特征:苗粗、浓绿、根多、洁白。良好的生理素质:发根力强,平均每棵试管苗多增根1.8条,根长度增长168.4%;平均每棵再生苗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0.29克和0.175毫克。

关键词: 水稻 胚性细胞 绿芽丛 分割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将玉米自交系“330”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在附加2mg/L2,4—D的MSB培养基上继代、筛选,产生了三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用结构疏松,生长迅速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在KPR或N_6ap培养基中以1×10~5/ml密度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植板率为5.6%—7.4%。采用分步分化法得到了正常的绿苗,并经过壮根,炼苗后移栽成活。

关键词: 玉米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雌幼穗培养再生植株变异性状的遗传 I 再生植株R_1性状变异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考查由玉米雌幼穗培养获得的63棵再生植株R_1的自交结实性,以及R_1自交结实植株的株高、果穗、籽粒等多种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11R_1株高矮化率为52.2%.在11R_1中,有7棵再生株轴色由原来自交系的白色突变为紫红色.33棵自交结实再生株中,有4棵粒色由原自交系的橙黄色突变为紫红色.结果表明:所有再生株R_1都发生了性状变异.

关键词: 玉米 再生植株R_1 性状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处理在玉米幼穗培养中的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两个玉米自交系的幼穗培养物经~(60)Co处理,愈伤组织发育胚状体的能力不变,但其畸变率高,分化能力弱.试验认为:对胚状体进行500伦处理,既可有较高的突变频率,再生能力降低的幅度又不大,胚状体两极性对~(60)Co敏感性不一致.

关键词: 辐射育种 ~(60)Co 组织培养 玉米 幼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