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江地区油桃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现代园艺 》 2012
摘要:针对安徽省皖江地区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从品种选择、设施棚建造、栽培方式、整形修剪、棚内环境调控、花果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了皖江地区油桃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以供实际生产中参考。


芝麻与花生间作套种增效技术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建立较优的芝麻与花生间作套种的配比及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双因素(2种施肥方法和5种配比)随机区组设计,10个处理,3次重复,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12.0m2。2种施肥方法分别为C1[底肥(540g/小区,复合肥+追肥(90g/小区,尿素)]和C2[全部作底肥(540g小区,复合肥)]。五种配比(芝麻:花生)分别为M1(2∶4),M(22∶6),M(31∶4),单作芝麻(CK1),单作花生(CK2)。[结果]6行花生2行芝麻,每小区施底肥540g,复合肥+追肥90g尿素处理,产值和土地当量比(LER)最高,分别为22378.68元/hm2和1.56;芝麻产量641.64kg/hm2、花生产量2506.67kg/hm2;产投比4.94;较单作花生、芝麻收益增加32.32%、95.97%。[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找到芝麻与花生的最佳种植配比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两系中籼徽两优6号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制定两系杂交中籼徽两优6号(Oryza sativa L.)的高产制种操作规程,为制种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对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的前期准备、育秧技术、大田管理、花期预测及调节、去杂及收获工作进行了规范。[结果]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基地应满足的气象条件、播种期的确定。育秧技术包括苗床的选择、苗床整理、种子准备、播种量、适宜的播差期、秧苗素质及秧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大田管理包括大田准备、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除。花期预测及调节包括正确使用激素和花粉镜检。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要严格去杂并及时收获、晾晒。[结论]该研究可为徽两优6号的广泛应用奠定制种基础。


标准化养殖中生态装备的应用对中华鳖生存环境的影响
《中国科技成果 》 2012
摘要:为探索中华鳖温室标准化高效健康养殖方式,在试验池中配备网片晒被台、微流水装备、循环水生物净化系统及纳米微孔增氧系统5种生态装备,测定试验池与对照池水质指标pH、NH4+-N、NO2--N、DO、COD,及底质中NH4 + -N、NP2- ~N、COD的指标变化,同时测定养殖水体和底泥的异养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及鉴定水体中优势菌种类组成.研究表明,使用生态装备能均匀地增加水体溶氧,DO在8~9毫克/升之间,水质稳定,而对照组水质恶化严重,溶氧水平低,氨氮、亚硝酸盐水平较高;试验组异养细菌的数量为5~5.2*106cfu/ml,底泥中异养细菌的数量为5.6~4.9*106cfu/g,对照组较试验组异养细菌量没有太大变化,而试验组和对照组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均很少;并筛选出分解有机质能力很强的三株优势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从辣椒炭疽病发病病株上获得的2种炭疽病菌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研究了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黑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淀粉;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山梨糖。2种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氮源为酵母。[结论]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稻飞虱灾变与环境的关系
《农业灾害研究 》 2012
摘要:稻飞虱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与为害与大气环流、气温、降水、二氧化碳、海拔、寄主植物、肥料、农药、天敌等气候因子及环境因子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象因素不仅影响稻飞虱在我国的越冬范围和虫源基数及其分布,还影响不同时期稻飞虱的迁入量和迁入区的分布,同时也通过影响天敌种群消长、土壤的肥力潜能释放、寄主水稻生长状况、杀虫剂药效发挥等方式间接作用于稻飞虱种群。不同世代的季节性迁飞紧密地与稻飞虱临时栖息的环境空间改变相关。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在水稻各生育期,呈交替或同时发生,表现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同步性和垂直生态位上的同域性,各类天敌独自发挥对稻飞虱的自然控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