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纯丝胶蚕品种蚕蛹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及其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中国蚕业 》 2013
摘要:以4个纯丝胶蚕品种的蚕蛹为试验区,1个裸蛹蚕品种和2个普通蚕品种的蚕蛹为对照区,采用正己烷为溶剂萃取了蚕蛹油并比较了各品种蚕蛹中总脂肪酸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分析了这7个蚕品种蚕蛹油组分的成分和含量,结果显示:7个蚕品种的蚕蛹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6.56%,其中纯丝胶蚕品种平均总脂肪酸含量为26.64%,传统实用性当家蚕品种菁松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31.78%;而P50的总脂肪酸含量是7个品种中最低的,只有22.73%;在蚕蛹油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中α-亚麻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较高,7个品种平均分别达34.17%、33.26%,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较高的是白S、185Nd-S,分别达到39.28%、35.51%;油酸相对含量较高的是绿S、Nd,分别达到37.92%、35.47%。


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晚播冬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到300万~420万/hm2时,可改善晚播小麦叶片光合功能,提高灌浆期最大光合速率(P m)、初始斜率(α)和最小半饱和光强(L k);其SPAD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较优,最终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改善晚播冬小麦光合功能,提高籽粒产量水平。


基于野外调查信息的安徽省宣城市典型烟田的土系建立
《土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安徽主要植烟区皖南宣城市宣州区10块代表性烟田,通过野外土壤调查和室内测定,对其烟田土壤的系统分类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块烟田中,4个剖面位于河漫滩部位,为烟-旱作作物轮作,为潮湿雏形土,按土壤颗粒大小可划为2个土系;6个剖面位于阶地上,为烟-晚稻轮作,亚类上分别归属于水耕人为土,按氧化还原层中铁锰结核特征可划为5个土系。


黑木耳多糖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抗凝血作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水提取法、碱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法的不同方法提取黑木耳多糖,粗多糖提取液经脱蛋白、脱色、DEAE-纤维素柱层析进行纯化处理,分别选取多糖浓度、温度和pH为自变量,以凝血酶原时间(PT)为考察指标进行体外抗凝血实验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L9(33)。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率最高,粗多糖得率可达到19.14%;纯化后的纯度可达到83.23%;黑木耳多糖在浓度为10%、温度为35℃、pH7.4条件下,凝血酶原时间(PT)可达41.8s。


小麦型干酒糟及其可溶物在淮南麻黄鸡上能量及氨基酸代谢率的测定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小麦型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的能量与氨基酸代谢率。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淮南麻黄鸡成年公鸡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作为内源养分收集组与试验饲粮收集组。经过前后2期代谢试验数据的收集,按照套算法公式测算,结果表明: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主要氨基酸表观代谢率、真代谢率平均值分别为69.76%与74.91%;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能量(总能)表观代谢率、真代谢率分别为46.87%与47.58%,表观代谢能、真代谢能分别为9.09与9.24 MJ/kg,氮校正表观代谢能、真代谢能分别为9.13与9.28 MJ/kg;主要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代谢率与真代谢率的相关系数大于0.92。结果提示:本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几种主要氨基酸真代谢率平均值与总能真代谢率都略低于玉米型DDGS的数值,而其相应的表观代谢率值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待测饲料中粗纤维水平对真代谢率的影响较对表观代谢率的影响大;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主要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代谢率与真代谢率数值呈高度正相关。


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发酵芝麻粕替代豆粕对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芝麻粕替代豆粕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5日龄樱桃谷SM3肉鸭3 38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个重复,试验1、2、3组各5个重复,每个重复单圈饲养,每个圈17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粮用发酵芝麻粕等营养替代对照组饲粮中的8%豆粕,试验2和3组分别用发酵芝麻粕等比例替代对照组饲粮中的4%和8%豆粕,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各组鸭的平均日增重、料增重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1和3组屠宰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3%(P<0.01)和3.27%(P<0.01);试验1、2和3组半净膛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5%(P<0.01)、2.73%(P<0.05)、和3.98%(P<0.01);试验1、2和3组全净膛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81%(P<0.05)、3.09%(P>0.05)、和4.71%(P<0.01);试验1、2和3组胸肌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14%(P<0.01)、20.44%(P<0.01)和22.79%(P<0.01)。2)试验1、2和3组鸡胸肌蒸煮损失和失水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3)各组胸肌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4)各组鸭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1、2和3组鸭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5.29%(P<0.01)、21.19%(P>0.05)和30.33%(P>0.05)。由此可见,鸭饲粮中用4%~8%发酵芝麻粕替代豆粕是可行的。


加拿大红枫的引种及繁育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引进加拿大红枫的可行性,从加拿大引进了加拿大红枫种子,开展了其实生苗繁育、移栽成活率、青枫作砧木嫁接繁殖等研究,测量了1年生实生苗的株高与地径,并对其引种适应性进行了6年观测。结果表明,加拿大红枫种子的出苗率为55.7%,移栽成活率为95.6%。乡土树种青枫与加拿大红枫嫁接的亲和性较好,嫁接成活率达94%,但从第2年开始膨大,产生嫁接瘤,表明青枫不适合作砧木嫁接加拿大红枫。1年生实生苗的平均株高为116.2cm,平均地径为1.1cm。加拿大红枫适应性强,能顺利越夏,虫害可防可控。根据气候相似原理和有关引种报告,还论述了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适宜引种加拿大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