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磷肥运筹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砂姜黑土生产能力、缓解土壤酸化和防止磷流失导致面源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用量和不同品种磷肥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2O5用量为90 kg/hm2时,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分别比不施磷肥处理玉米增产20.8%、4.8%、5.7%、18.1%。施用钙镁磷肥玉米增产效果最大,并与砂姜黑土传统习惯施用的磷肥品种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处理玉米产量达显著差异。供试土壤钙镁磷肥肥料效应方程为y=22.073x-0.1027x2+5537.4,由此方程可获得最高玉米产量钙镁磷肥(P2O5)用量为107.5 kg/hm2,因钙镁磷肥碱性,用量过高会影响土壤其他养分有效性而降低玉米产量。由此得出,钙镁磷肥是砂姜黑土玉米进一步增产新的施肥技术,其增产机理和施用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安徽省4个地方鸡品种OCX-32基因外显子4的多态性及其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相关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OCX-32基因在淮南麻黄鸡、五华鸡、淮北麻鸡和皖南三黄鸡等4个安徽省地方鸡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及OCX-32基因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相关性,为揭示这些群体的遗传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淮南麻黄鸡、五华鸡、淮北麻鸡和皖南三黄鸡4个地方鸡品种的OCX-32基因外显子4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对外显子4遗传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OCX-32基因外显子4存在A494C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该位点在安徽省4个地方鸡品种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不大,C等位基因频率较高。4个地方鸡品种群体在A494C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均表现为中度多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OCX-32基因外显子4的A494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的开产蛋质量、30周龄蛋质量、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的开产蛋质量和30周龄蛋质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AA和CC基因型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AC基因,AA基因型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AC基因型(P<0.05)。【结论】OCX-32基因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发掘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分子育种标记。


强壮粗体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及棘头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长距离PCR方法,克隆了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肠道内寄生虫——强壮粗体虫(Hebesoma violentum Van Cleave)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序列,共13393 bp(GenBank登录号:KC415004),有36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基因12个,核糖体基因2个,tRNA22个。所有基因均由线粒体基因组同一条链按同一个方向转录。利用该线粒体基因组和已经报道的一些轮虫纲种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棘头虫和轮虫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包括强壮粗体虫、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 celatus(Van Cleave)和Paratenuisentis ambiguous(Van Cleave)在内的始新棘头虫纲(Eoacanthocephala)与古棘头虫纲(Palaeacanthocephala)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枝后再与原棘头虫纲(Archiacanthocephala)聚在一起;棘头虫与双巢类轮虫(Bdelloid)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枝,然后再与单巢类轮虫(Monogonont)聚在一起,表明棘头虫和轮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不同时期轻修剪对中芽种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茶业通报 》 2014
摘要:对国家级无性系中芽茶树品种‘安徽1号’进行了不同时期轻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与不修剪(CK)相比,春茶后轻修剪茶树的生长情况稍优,而经济性状相差不大;夏茶后轻修剪茶树的生长及抗冻性稍差,但经济性状表现突出,发芽密度高22.3%、一芽二叶长度增7.3%,一芽二叶百芽重增13.5%、春茶产量增40.2%;鲜叶的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可溶糖含量较高,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稍低;秋茶后和早春轻修剪茶树的生育物候期推迟,春茶开园时间分别迟6d和10d,春茶产量降幅较大,因此,主攻春季名优茶生产的茶园,不宜选择秋茶后和早春轻修剪。
关键词: 中芽品种 轻修剪时期 茶树生长 春茶产量 鲜叶质量


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应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4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CK(空白处理,不施氮肥)、100%PU10/0(普通尿素全量基施,N 240 kg·hm-2)、100%PU6/4(60%的普通尿素基施、40%的普通尿素于拔节期追施,N 240 kg·hm-2)、80%PU6/4(60%的普通尿素基施、40%的普通尿素于拔节期追施,N 192 kg·hm-2)、100%CRU(全量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基施,N 240 kg·hm-2)、80%CRU(80%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基施,N 192 kg·hm-2)和40%CRU+40%PU(40%树脂包膜控释尿素+40%的普通尿素基施,N 192 kg·hm-2)。结果表明,无论是产量效应还是氮素利用效应,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RU)处理总体优于普通尿素(PU)处理,尤其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40%CRU+40%PU)效果最佳,以7 709 kg·hm-2的产量、36.44%的氮肥吸收利用率、15 946元·hm-2的相对净收入达到处理间最高水平。该处理在减少氮素投入量的情况下,不仅促进了冬小麦增产,而且显著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拥有较高的产投比。因此,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配施处理(40%CRU+40%PU)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的氮肥处理。
关键词: 包膜控释尿素 产量 氮素利用效应 经济效益 冬小麦


人口市民化进程中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几个现实问题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 2014
摘要:安徽省勇于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打破农民进城落户门槛限制,实行居住证制度,并以医改、社保、保障房等措施推动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户籍改革、农地股权化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三管齐下,力求突破城镇化"人钱地"三要素瓶颈制约,有序推进了该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菌群和小肠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408只青脚麻鸡随机分配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依次为低剂量组(1×107 CFU/g),中剂量组(5×107 CFU/g),高剂量组(1×108 CFU/g)。试验期为56d,结果显示:在各添加组中,盲肠内容物中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芽孢杆菌添加组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肉鸡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给肉鸡饲喂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和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


草鱼疫苗在安徽东至县草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产量在所有淡水养殖鱼类中居首位,每年因疾病造成的病害减产要占年度草鱼总养殖量的30%以上。草鱼为安徽东至县淡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2.51万亩,其中池塘1.31万亩,湖泊1.2万亩(面积在100~2000亩),养殖农户352户,年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