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基因资源(模糊匹配)
49条记录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抗斜纹夜蛾资源鉴定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斜纹夜蛾已发展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虫害。对大豆抗斜纹夜蛾种质资源进行鉴定是开展抗虫育种的基础。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祖先种,遗传多样性远远超过栽培大豆,从野生种质中发掘斜纹夜蛾抗性资源可以拓宽抗虫育种遗传基础。采用室内喂养斜纹夜蛾幼虫的方法,以幼虫重和蛹重为指标,鉴定了35份野生大豆和20份栽培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质饲喂下,幼虫重、蛹重和幼虫历期在种质间差异极显著,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幼虫重和蛹重极显著相关。采用标准品种分级法对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划分,从55份供试资源中筛选出6份高抗种质,均来自野生大豆;5份高感材料,1份来自野生大豆。本研究为大豆抗斜纹夜蛾育种提供了原始材料,同时有助于大豆抗虫遗传研究与新基因发现。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种质资源 斜纹夜蛾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定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评价油菜根肿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利用Williams鉴别寄主系统鉴定了分离自安徽等6个省病区的16个根肿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致病型),并利用温室人工接种技术鉴定评价了12份油菜抗性材料的差异、病圃鉴定了176份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结果表明,来自安徽(休宁、黟县、广德)、湖北(沙阳、当阳)、四川(广汉、眉县、邛崃)和贵州金沙的油菜根肿病菌菌株为4号小种,安徽宁国、云南楚雄、湖南桃江、辽宁沈阳和黑龙江阿城的菌株为2号小种,安徽绩溪的菌株为5号小种,湖北黄陂的菌株为7号小种。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12份抗性资源对2号、4号和5号小种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抗性材料CR5对来自安徽休宁、黟县、广德和四川广汉的4号小种、安徽宁国2号小种和安徽绩溪5号小种均表现出完全的免疫抗性。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种都油998和蓉油9号两个品种表现抗病(R),富油杂118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MR)。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根肿菌 生理小种 抗病性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长江蔬菜 2016

摘要:以56份茄子种质为材料,综合应用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大小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开展度;最大叶性状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单果质量;基于种质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56份茄子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在选育密植型品种时利用,第Ⅱ类群可在选育高产型品种时利用,第Ⅲ类群在选育特异材料时利用。综合分析了茄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茄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茄子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地方石榴种质资源调查及果实经济性状差异性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调查安徽省现有地方石榴种质资源,2012~2015年在全省境内进行了石榴种质资源调查、搜集和果实经济性状差异性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安徽省有些文献记载的部分地方石榴品种资源已经很难找到,有些正在消失。调查收集到的27个地方石榴品种中,白玉石籽、红玉石籽、玛瑙籽、红玛瑙、青皮甜和淮北软籽等品种鲜食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产区内推广发展;青皮酸因口感酸甜,风味浓,可适当发展;红皮酸等含酸量较高品种,可结合加工或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观赏和鲜食兼用的皖黑1号品种,可作为盆景资源适度推广发展。

关键词: 石榴 种质资源 调查评价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生蔬菜栽培现状与发展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摘要:该文针对安徽省水生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与建议:建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加大水生蔬菜野生资源保护力度;注重自主品种的研发与新品种推广;扩大建设优势产区和地方名优水生蔬菜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的冷链贮运和采后加工企业等流通体系。

关键词: 安徽省 水生蔬菜 种质资源 栽培现状 发展对策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区别油菜种质,从分布于油菜19个连锁群上的46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3对扩增清晰、稳定的多态性引物,并用其分析国内外130份甘蓝型油菜材料,共检测到191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数变幅为3~9个,平均为5.787 9;有效等位变异数(Ne)变幅为1.906 8~7.479 0,平均为4.730 7;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773 8~2.045 1,平均为1.551 5;引物个体识别能力(DP值)变幅为0.389 2~0.862 9,平均为0.742 8;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幅为0.475 6~0.866 3,平均为0.764 0.主坐标分析表明:33对核心引物可以将供试材料明确区分,并按照遗传相似性归为3类.通过逐级筛选,最终确定7对引物(BrGMS075、Na14E08、BrAS084、CB10545、Na14G10、CN57和Ra2E04),将每对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数字标识,构建了130份甘蓝型油菜的品种分子身份证,达到用最少的引物组合区分不同品种的目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SSR 核心引物 分子身份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0%,对SC7表现抗病的有105份,占35.0%;兼抗SC3和SC7的有60份,占鉴定的20.0%;其中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品种如皖豆16、晋遗21、M0633和P9594等抗病资源用于大田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对强毒株系SC7有着较多的抗性资源,来自山西的4份种质资源对SC3和SC7的抗性均在中抗以上,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对3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小区平均产量分析发现,高抗SMV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4.39g)与高感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7.34g)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初步推测育成抗SMV且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大豆花叶病毒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野生大豆基因资源发掘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原始祖先种,其遗传多样性远远超过栽培大豆,并且蕴藏着多种优异抗性基因。目前关于野生大豆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概述了转录组测序的基本原理、实验流程、数据分析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将转录组测序技术应用于野生大豆的研究,可能对野生大豆资源基因发掘和利用及其在大豆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育种中产生的影响。将野生大豆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基因资源 转录组测序 挖掘和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苦荞麦种质资源引种观察及鉴定

农学学报 2013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安徽荞麦生产,从国内引入37份苦荞麦种质资源,对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等进行了观察鉴定。试验表明,大多数品种的株高在60~83cm之间;主茎分枝数大部分在6~8个;生育期在80~90天之间。37个种质资源中较对照表现增产的有27个,增产幅度为4.56%~133.29%。

关键词: 苦荞 种质资源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埃塞俄比亚芥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拥有很多优良的农艺性状:耐热,耐干旱,抗倒伏,抗黑胫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抗蚜虫、跳甲等多种害虫;并且其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介绍了埃塞俄比亚芥的品质改良、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交配性研究以及种质资源利用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这些信息能为埃塞俄比亚芥的遗传改良以及油菜育种中如何高效利用埃塞俄比亚芥的优良性状提供指导。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品质改良 遗传多样性 可交配性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