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胡宝成(精确检索)
作者:陈凤祥(精确检索)
作者:李强生(精确检索)
47条记录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油 14(原C0 2 2 )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具有丰产、稳产、优质 (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 )、抗 (耐 )病等特性。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 2 6 6 1kg/hm2 ,比对照秦油 2号增产 7.2 % ,比对照中油82 1增产 2 2 .9%。全国 (长江下游区 )区试平均产量 2 149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2 .6 %。抗 (耐 )病性优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芥酸含量为 0 .36 % ,硫甙含量为 31.2 μmol/g ,含油量达 44 .3 %。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杂交种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皖油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不显著,选用抗(耐)病性品种和适当晚播可有效控制或避开油菜菌核病发生。合理密植可提高油菜产量。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栽培控制 自然鉴定 人工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8”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皖油 18 (原代号 7C2 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 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2 0 0 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 2号 (对照 ,双高杂交种 )增产 8%~ 10 %左右 ,较中油 82 1(对照 ,双高常规种 )增产 15 %左右 ;抗寒抗倒耐肥 ,抗 (耐 )病性优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全生育期 2 2 5d左右 ,较秦油 2号早 3~ 4d ,较中油 82 1迟 1~ 2d ;1999~ 2 0 0 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 18含油量为 43 .0 4% ,芥酸含量为 4.92 % ,硫甙含量为 2 8.5 4μmol/g ;皖油 18丰产稳产性好 ,地区适应性广 ,株型合理 ,经济系数高 ,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杂交种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皖油1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抗(耐)菌核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的方法 ,通过对 61个国内外油菜品种抗 (耐 )油菜菌核病的差异性的比较 ,评价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鉴定油菜抗 (耐 )病性的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 :2种人工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均显示出品种间的抗 (耐 )性差异显著 ,在不同的生育期间油菜对菌核病的抗侵染和抗扩展的能力不一致 ,青角期人工接种法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呈相关性正显著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人工接种 自然发病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不同品系抗菌核病能力有差异。牙签接种法能够根据接种后一定时间病斑的平均长度区分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且方法简单 ,快速 ,易操作。但由于接种过程中植株茎受到人为创伤 ,其外部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 ,使植株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有所改变。建议在使用牙签穿刺法鉴定的同时 ,结合使用别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性鉴定 牙签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菌核病病原菌侵染条件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油菜菌核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子囊孢子 ,初侵染的最主要受体和传病的主要媒介———花瓣以及环境条件对油菜受菌核病病原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 :着陆在花瓣上子囊孢子的量 ,被子囊孢子侵染的花瓣数目 ,花瓣新鲜度以及环境的温度、湿度对侵染的发生和病害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子囊孢子 花瓣 温度 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与三交种的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恢复系分别配制的单交种、三交种,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交种在经济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略优于单交种。三交种完全可以取代单交种,从而省去利用核不育两用系配制杂交种时,需要拔去50% 的可育株,从而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制种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三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方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采用分期播种和初花打薹等栽培技术措施探讨了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系两用和油蔬两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类不育系于11月上旬播种,其不育天数较长,可用恢复系与之配制F1杂种,同期播种于初花前打薹,可推迟开花12d以上.使该类不育系不育天数相对减少,可育天数相对增加,从而自交繁殖该不育系。初花前打薹与不打薹相比,对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打薹还可获3000~4500kg/hm2菜薹供蔬用或饲用。这在三熟制地区或城市中、远郊可提高白菜型油菜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白型油菜 生态型不育系 一系两用 油蔬两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双低黄籽油菜核不育材料Y420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遗传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90年春,在甘蓝型双低黄籽品系87-Y420株行中发现一株天然不育株,随后以该不育株开放授粉后代群体为基础,通过连续兄妹交育成黄籽核不育两用系Y420AB和完全临时保持系(简称TAM)。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隐性上位抑制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使其表现可育。TAM系的获得有力地证实了这种互作的存在,而且在Y420A群体中很可能存在2对隐性上位基因,彼此独立地对不育基因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隐性上位,重叠基因,黄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Ⅰ.隐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遗传

作物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是一种新的基因互作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当隐性上位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2)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独立的不同隐性重叠不育基因,隐性上位基因与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是非专一性的,这对于现有双基因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完全保持系的分离解决了传统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难点,为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类核不育不仅在杂优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机理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 隐性核不育 重叠基因 隐性上位 甘蓝型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