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辛硫磷35CS释放特性与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辛硫磷35CS不同释放特性及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09、2010年在代表安徽省南、北2个农业生态类型的蒙城、固镇和肥西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该药剂3种释放速度(快、中、慢释放速率)及2种施药方法(播种时喷穴或出苗后灌根)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辛硫磷35CS 3种释放速率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表现为慢速释放>中速释放>快速释放;2种施药方法对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无影响。[结论]为辛硫磷35CS的推广应用及花生蛴螬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辛硫磷35CS 释放特性 穴喷雾 灌根 花生 蛴螬
安徽省辣椒疫霉交配型的分布及在无性后代的遗传
《植物病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采自安徽省岳西、潜山、和县、合肥、寿县、淮南、阜南、亳州等不同地区的64株辣椒疫霉菌株的交配型,并用10μg/mL的甲霜灵处理A1交配型的菌株HN8和A2交配型的菌株HN3,分别获得抗性突变菌株HN8-Mrt和HN3-Mrt,进一步测定交配型在HN8、HN3及其抗性突变株游动孢子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发现,供试菌株中A2交配型58株(占90.6%);A1交配型6株(占9.4%),未发现A0、A1A2和A1,A2交配型;A2交配型全省各地均有分布,A1交配型只出现在和县、淮南和阜南3地;HN8-Mrt与HN8、HN3-Mrt与HN3的交配型分别相同,各菌株单游动孢子后代的交配型均与其亲本分别相同。结果说明,辣椒疫霉交配型在安徽的分布呈不均等的态势,其中以A2型占绝对优势;用甲霜灵处理不会诱导辣椒疫霉交配型的变异,交配型在辣椒疫霉的游动孢子后代中能稳定遗传。
辣椒疫霉交配型及其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2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辣椒疫霉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型,以A2占优势,均有分布,发生频率达81.8%。不同来源菌株对2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对艳阳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0~4.8,对合丰天瑞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5~4.5。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与品种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菌株的交配型与致病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适生性,以田间自然产生及室内诱变获得的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为材料,测定了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各菌株的游动孢子囊产生量为9.6×103~13.0×103个/mL,孢子囊释放率为61.3%~68.4%,游动孢子萌发率为35.3%~42.1%,适温条件下的菌丝平均生长速率约为10.28~11.55 mm/天;各菌株在含100μg/mL孔雀石绿的CA培养基上均不能生长,淀粉水解指数为0.18~0.95;接种辣椒、番茄、南瓜、西葫芦和茄子等果实所致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34.11、18.47、30.19、37.78和32.73 mm。经方差分析,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生物学性状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表明甲霜灵并未改变其生物学性状,辣椒疫霉对甲霜灵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
关键词: 辣椒疫霉 甲霜灵 抗甲霜灵菌株 生物学性状 抗药性风险评估
安徽省世行农业科技项目创新机制与模式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世行农业科技项目的特点、宗旨、目标,对安徽省20个子项目设计的机制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归纳出5类11种创新性的机制模式。即新时期农业技术转化、推广的机制模式,包括以企业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政府主导的"政府农技部门+科研单位"技术推广模式;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公益事业的途径和模式,包括支持公益性事业单位开展转基因、种子纯度、饲料质量等检测,安徽省动物地方品种保护、鸭粪处理、秸秆气化;保持项目效益"持续性"的机制模式,包括"贷羊还羊"模式,养鸭技术"孵化器";保护小农户参与权的机制模式,包括农民利用世行资金入股,为推广新技术对农户直接补贴;世行农业科技项目"全程合同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