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镧对小麦矿质元素N吸收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幼苗为对象,研究稀土元素镧(La)对矿质元素N及与N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镧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小麦幼苗体内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增强;高浓度时总是表现出抑制酶活性的作用。

关键词: 小麦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区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研究

土壤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淮地区水稻田间小区施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生育性状,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水稻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吸钾量为主,约为籽粒吸钾量的5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120.30 kg hm-2;K2O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2.83kg hm-2。NPK全素施钾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48.79%,籽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9.21%和56.8%;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除最高施钾量和不施氮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钾素亏缺,说明在不施氮肥或氮肥不足的情况下,水稻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为2.54。综上所述,本地区同等肥力土壤,水稻钾肥推荐用量为120kg hm-2,根据土壤钾素平衡状况,水稻施钾量可适当增加。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水稻 施钾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阐述和分析,结合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意见。

关键词: 成果转化 市场经济 体制转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的创新之路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体制、人才、品种和品牌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改进的办法与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种子企业 品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杂交籼稻30年的育种和生产发展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回顾了安徽30年来的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发展历程,分别概述了3系杂交籼稻和2系杂交籼稻的品种选育情况并对其产量优势作了比较,提出了挖掘杂交籼稻增产潜力的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3系杂交籼稻 2系杂交籼稻 育种 发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皖稻19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99(2301S/3401)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两系杂交晚籼稻 皖稻199 优质 无公害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7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7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耐寒早籼新品种。2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6 562.5 kg/hm2,比对照竹青增产0.45%;苗期耐寒性强,全生育期107 d;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关键词: 皖稻179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研究钾肥不同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追施时期后移,虽然降低了强筋小麦的产量,但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钾肥追施时期以拔节期为宜。

关键词: 钾肥 追施时期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变异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研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活性酸、有效P和有效B、Mn、Fe等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大,pH值及有效Ca、Mg、Zn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很小,有机质及有效N、K、S、Cu等营养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性介于两者之间。土壤有效N、K、P、Zn、Mn较为缺乏,Ca、Mg、Cu和B等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养分缺乏程度为N>Zn>K>P>Mn,缺Fe、缺S土壤较少。

关键词: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空间变异性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及其衍生系的广亲和性鉴定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且D5与籼、粳品系测交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株高较矮,具有负向超亲优势。

关键词: 水稻 显性半矮秆突变体 广亲和性 亚种间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