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用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及苯达松抗性相关蛋白的初步分析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不同来源的样品,建立相应的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是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以野生型水稻(O.sativaL.)农林8号(N8)及其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突变体农林8号m(N8m)为材料,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适合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并通过双向电泳图谱的比对,共找到15个差异蛋白点,分为供试材料间差异、苯达松处理前后差异和N8在苯达松处理后特异表达等3种类型。结合苯达松抗性比较及苯达松残留分析,推测材料间差异是因γ射线辐照引起基因结构变异,从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苯达松处理前后差异与氧自由基清除酶系或系统获得抗性相关酶系有关;N8在苯达松处理后特异表达与苯达松代谢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本文探讨了一肥一稻种植条件下,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产量与播种期和播种量密切相关;种植紫云英能起到培肥改土的作用;配施适量的紫云英绿肥,比单施化学肥料更有利于水稻的营养积累和产量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素硫在水稻根际氧化特征及其对水稻吸收铁锰磷硫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65 d水稻根际盒培养试验,研究了两种水分管理下(淹水1 cm、80%田间持水量)元素硫在石灰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根际氧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长和铁锰磷硫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硫氧化率有以下规律,根际>非根际(特别是石灰性土壤);80%WHC处理>淹水1 cm处理;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非根际>石灰性水稻土非根际,而根际土壤之间没有差异。元素硫施用能增加水稻根长、根体积和生物量,其增加幅度依次为:80%WHC处理>淹水1 cm处理;石灰岩发育的水稻土>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施元素硫能显著提高水稻铁锰磷硫吸收总量,而对这些元素在水稻植株体浓度的影响,则与水分、土壤和元素种类有关。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施用元素硫能弥补水分不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而石灰性水稻土则不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