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适用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及苯达松抗性相关蛋白的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云生 1 ; 陆徐忠 2 ; 王智勇 2 ; 宋丰顺 2 ; 李莉 2 ; 杨剑波 2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关键词: 水稻;微粒体;双向电泳;苯达松;抗性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7 年 33 卷 08 期

页码: 1340-13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不同来源的样品,建立相应的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是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以野生型水稻(O.sativaL.)农林8号(N8)及其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突变体农林8号m(N8m)为材料,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适合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并通过双向电泳图谱的比对,共找到15个差异蛋白点,分为供试材料间差异、苯达松处理前后差异和N8在苯达松处理后特异表达等3种类型。结合苯达松抗性比较及苯达松残留分析,推测材料间差异是因γ射线辐照引起基因结构变异,从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苯达松处理前后差异与氧自由基清除酶系或系统获得抗性相关酶系有关;N8在苯达松处理后特异表达与苯达松代谢有关。

  • 相关文献

[1]水稻及其敏感突变体苯达松抗性的生理生化差异研究(英文). 王云生,陆徐忠,孙明娜,宋丰顺,李莉,高同春,杨剑波. 2008

[2]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 向太和,杨剑波,黄大年. 2004

[3]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王云生,吴义林,张德文,王纯阳,朱启升,杨剑波. 2009

[4]苯达松敏感基因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王士梅,朱启升,汪婉琳,张德文,杨前进,王云生. 2008

[5]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朱启升,王安东,杨前进,李布青,张德文,许家平. 2000

[6]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王云生,孙明娜,周俊峰,张德文,朱启升,杨剑波. 2009

[7]苯达松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 王云生,孙明娜,高同春,陆徐忠,杨剑波. 2006

[8]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英文). 张德文. 2017

[9]不同时期喷施苯达松对混制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张德文,陈多璞,杨前进,朱启升. 2007

[10]转Xa21基因不育系皖21A的白叶枯病抗性与利用. 倪大虎,杨剑波,吴家道,李莉,易成新,许传万,汪秀峰,贾士荣,张世平. 2004

[11]安徽省稻田千金子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的抗性及其靶标分子机制. 韩云静,孟紫为,武健,张勇,周凤艳. 2023

[12]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的鉴定. 邹文莉,牛文利,杨华应,巫升鑫,周应兵,余文,程崖芝,吴新儒,丁安明,代常波,刘贯山,孙玉合,王卫锋. 2021

[13]2006和2007年安徽省12个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 刘方志. 2009

[14]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彭晨,王世济,张林,武文明. 2023

[15]茶树无性系后代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研究. 王烨军,徐奕鼎,方吴云,夏先江. 2011

[16]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王大刚,黄志平,杨勇,李杰坤,吴倩. 2024

[17]西瓜新品种抗枯萎病鉴定. 丁建成,张其安,方凌,董言香. 2005

[18]“九五”安徽省水稻中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白一松,杨联松. 2002

[19]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 王烨军,廖万有,朱振超. 2011

[20]烟草青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季学军,竟丽丽,马称心,孙学永.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