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作物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有关从数量性状、同工酶、分子标记 3个水平上探索作物杂交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关键词: 遗传差异 数量性状 同工酶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草坪害虫种类调查及发生趋势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通过 4年对安徽省合肥等 10市草坪害虫调查共采集标本 483号 ,经鉴定隶属 9个目 2 7个科 61个属 79个种。但以金龟甲科、夜蛾科、螟蛾科为主要害虫 ,尤其是淡剑袭夜蛾发生危害范围大、数量多 ,短期内将地上部分蚕食殆尽 ,造成草坪衰败死亡。秋季草地螟严重危害亦不可忽视

关键词: 草坪 害虫 调查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改良剂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油菜上的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针对皖南红黄壤酸且瘠的特点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以油菜为试验作物研究了沸石、石灰、白云石单施以及配合施用对红黄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施用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均能够明显地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显著地提高油菜产量。沸石、石灰、沸石 +石灰和白云石处理分别比施用氮磷钾肥的对照增产 19.5 %、5 3 .5 %~ 2 0 9.7%、72 .7%~ 2 2 9.3 %和2 0 4.9%。说明了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单施及配合施用对皖南酸性红黄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酸性红黄壤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推进农业信息网发展的几点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息网络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共识 ,然而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网络仍存在进展缓慢、信息不足等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 ,如不仔细分析解决 ,必将影响到其后继发展。探讨了推动农业信息网发展的关键之处 ,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 农业 信息 网络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荸荠黄梢病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在安徽省无为县荸荠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 ,对其症状、形态及发生规律进行了描述 ,药剂筛选结果表明 ,5 0 %果病克、3 6%粉霉灵对其防效较好

关键词: 荸荠黄梢病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束介导水稻转基因植株后代的维管束和光合速率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源于离子束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植株第 7代的 8个株系及原受体品种和两个对照水稻品种的穗颈节下第一节间维管束数量和光合速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维管束数量比原受体品种和一个对照品种较多 ,且光合效率也较高 ,而且转基因株系维管束外围的薄壁细胞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上都比对照品种既多又大 ,所有这些都表明转基因株系不仅明显地区别于原受体品种而且优于原受体品种和对照品种 ,同时也暗示 C4 植物玉米的全套DNA转入 C3植物水稻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离子束介导 水稻 维管束 光合作用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贮运期间病虫害防治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在总结目前国内板栗贮运期间病虫害防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目前几种主要的板栗保鲜方法的优缺点 ,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板栗贮运期好果率的对策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板栗 贮运 病虫害 保鲜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技术革新的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在已加入WTO的背景下 ,分析了如何在WTO规则允许范围内支持农业发展。针对目前中国基本国情 ,提出走生物技术革新的科技革命途径。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生物技术革新的使用可能使农民收益出现不确定性。如何规避风险 ,农业保险是一种主要的形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业保险应由市场承担还是由政府承担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 WTO 技术革新 农业保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倍数体桑品种对茧质及卵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培育的不同倍数体桑品种的叶质进行养蚕和制种鉴定。结果表明 :用四倍体桑养蚕与对照 (湖桑 3 2 )相比 ,产卵的良卵数和卵粒数均高于对照 ,用三倍体桑养蚕与对照 (湖桑 3 2 )相比 ,茧层量增产 4%左右 ,这与桑品种的桑叶营养成分有关

关键词: 桑树 人工三倍体 人工四倍体 叶质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杪高粱“新丰218”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综合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长杪高粱“新丰 2 18”具有秫杪长、有弹性、无穗轴、耐旱涝、较抗倒伏、耐瘠薄、适应性广、茎秆壮、再生性强等特点 ,其秫杪是加工扫帚的优质原料 ,秫粒可用于酿酒、造醋 ,秫秸可制箔。长杪高粱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 ,或进行长杪高粱再生栽培 ,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农民收入 ,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介绍了长杪高粱“新丰 2 18”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综合利用途径

关键词: 长杪高粱 新丰21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综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