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安徽省耕地抛荒周期性波动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论述了自家庭承包经营以来 ,安徽省农村土地抛荒呈周期性出现及其原因、土地抛荒带来的影响及判断 ,提出了解决土地抛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耕地抛荒 周期性波动 原因 判断 政策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叶片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利用碱处理叶片直接用作 PCR扩增的模板 ,并应用于水稻品种种性和纯度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田间育种材料的选择中。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信度高 ,重复性好 ,对待测植株的损伤小等特点 ,它无需高速冷冻离心机及相应的提取 DNA的试剂 ,故试验成本低 ,检测所需的时间短。尤其是群体较大时 ,此种方法更是显得经济有效 ,利用此种方法在 1 d内可检测 30 0份样品。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组DNA 分子标记 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定 研究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人工种子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以脱毒甘薯腋芽节段为包埋体 (种心 ) ,用质量浓度 3 %~ 5 %海藻酸钠 (加入MS培养基和 3 %白糖 )和 2 %~ 4%CaCl2 包裹 ,制备人工种子。最佳腋芽长度为 3mm左右的节段 ;最佳凝胶系统为 4%海藻酸钠和 2 %CaCl2 ;人工种子在MS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达 66% ,在蛭石加少量MS液体培养基中萌芽率达 64 % ,人工种子在低温 (4± 1℃ )储藏一定时间后萌芽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 甘薯 人工种子 腋芽包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唑在草莓脱毒苗生根培养基上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在草莓脱毒苗生根培养基 1/2MS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后 ,均可使草莓脱毒苗生根数明显增多 ,根粗、根长明显增加。多效唑使用浓度在 0 .2~ 0 .4mg/L对草莓脱毒苗生根效果最好

关键词: 多效唑 草莓脱毒苗 生根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红籽瓜及其自交一代粗脂肪含量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安徽红籽瓜及其自交一代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①安徽红籽瓜种仁粗脂肪含量丰富。②含山、凤阳、合肥红籽瓜自交一代粗脂肪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含山和凤阳的红籽瓜自交一代与黑籽瓜自交一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③变异系数的比较显示含山的红籽瓜自交一代更有希望选育出优良自交系。④由相关回归分析可知 ,粗脂肪含量与种子长×宽、千粒重、种子长呈正相关 ,其回归方程分别为 :y =2 7.2 15x1 + 2 2 .3 98,y =0 .115x2 + 3 3 .746和y =12 .85 8x23+ 2 7.42 7,(y为粗脂肪含量 % ;x1 为种子长宽乘积mm2 ;x2 为种子千粒重g ;x3为种子长mm。

关键词: 红籽瓜 自交一代 粗脂肪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Ⅲ)——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粳型 70 0 1S、3 5 16S ,籼型 3 418S、3 99S、2 3 0 1S及宣城地区农科所育成的X0 7S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光敏型不育系 70 0 1S、3 5 16S、3 418S立足于安徽省内秋繁 ,辅之以海南春繁 ;温敏型不育系 3 99S、2 3 0 1S、X0 7S以海南春繁为主 ,辅之以安徽省山区冷水灌溉繁殖的技术策略 ,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繁殖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Bt)对烟青虫、棉铃虫的杀虫效果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进行了国内不同生产厂家的Bt产品对烟青虫、棉铃虫的杀虫效果试验 ,其中以湖北省农科院微生物实验厂BtWP、福建莆田市微生物厂BtWP和美国雅培公司DeipelBtES效果最好 ,防效相近。国产Bt杀虫剂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但从制剂的溶解性、分散性上看 ,国内产品尚有待改进

关键词: Bt 烟青虫 棉铃虫 毒力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查新咨询在科研中的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阐述了农业科技查新咨询工作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叙述了查新程序中的每个环节 ,并对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科技查新咨询 查新检索 科技文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质谷壳裂颖率差异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根据水稻种质谷壳裂颖率的差异 ,对种质库中 10 17份籼粳品种进行调查 ,旨在了解水稻品种裂颖率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 :裂颖率 >16%的群体中 ,籼粳稻所占比例较小 ,分别为 15 .4%、10 .7% ;裂颖率在 7%~ 16%的群体中 ,籼、粳稻所占比例分别为 14 .2 %、3 6.7% ,粳稻所占比例较大 ;裂颖率 3 %~ 7%的群体中 ,籼、粳稻所占比例分别为 3 3 .1%、16.0 % ,籼稻所占比例较大 ;裂颖率在 1%~ 3 %的较低群体中 ,籼、粳稻所占比例分别为 2 3 .7%、2 4.5 % ;裂颖率 <1%群体中 ,籼、粳稻所占比例分别为 13 .7%、12 .2 % ,所占比例较小。在同一亚种内 ,籼稻裂颖率最高 81.9% ,最低为 0 .1% ;粳稻裂颖率最高 98.1% ,最低为0 .13 % ;裂颖率差异显著

关键词: 水稻种质 裂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农业资源的开发、价值补偿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必然存在着自然资源的耗费 ,而资源的总量则是有限的 ,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 ,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其予以价值补偿 ,使得生产实践与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宏观角度出发 ,简要探讨了资源开发与价值补偿的深刻涵义以及补偿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开发利用 价值补偿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