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6年11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结果]2007年8月1日至31日,皖2312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72%~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3%,稳定不育期为31 d;9月3日至14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74.80%~99.47%,套袋自交结实率为1.43%~9.54%。2008年7月31日至9月1日,皖2312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1%~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8%,稳定不育期为33 d;9月3日至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69.99%~99.91%,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33%~42.75%。田间种植皖2312S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较强。[结论]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在30d以上,较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草坪草在景泰地区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比较8个品种草坪草在甘肃景泰地区的适应性和坪用性,为草坪草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02~2004年测定了各品种的抗寒性、抗热性、抗病性、青绿期、密度、盖度、质地、绿度,并进行了单项评定和综合评定。[结果]供试的8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其中,Dornie、Opal、Haga、Eva、Sobra 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综合评定达到7,Lovisa细羊茅、Slalom硬羊茅的综合评定达到8的适宜水平。Ronja多年生黑麦草不能越冬。[结论]Lovisa细羊茅、Slalom硬羊茅的综合性能优于Dornie、Opal、Haga、Eva 4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但他们均适宜在甘肃地区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时期及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两优6号为试材,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施用等量氮肥的条件下,共设7组处理,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及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基肥施氮比例过高,促进水稻前期的生长特别是地上部分的生长,容易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增加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可以促进水稻后期生长,保持根系的活力和提高根系的总量,能够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降低基施氮肥比例,增加分蘖肥和穗肥比例,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结论]在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区,以处理⑦(30%氮肥作基肥+30%氮肥作分蘖肥+40%氮肥作穗肥)产量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验证"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小麦品种喷施"美洲星"叶面肥后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穗数变化不大,小麦生育后期喷施"美洲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8个品种平均增产2.4%;不同喷施时期都使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变化不大;产量以喷施3次处理最高。[结论]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喷施美洲星复合液肥,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6%左右,在小麦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一次,效果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华双5号为油菜供试品种,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考察K_2O施用量为0、60、120、240 kg/hm~2的4个处理下油菜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指标,并测定每小区产量。[结果]增施钾肥能显著促进油菜生长。同时,钾肥施用对改变油菜的群体生物学性状具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呈现株高、单株二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籽粒和茎秆产量均增加的统一趋势。施用钾肥240 kg/hm~2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结论]该研究为直播油菜轻简化栽培的肥料施用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实践前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比对夏玉米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夏玉米盆栽试验,共设7组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玉米各生育期与收获期的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物量随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且使用一定比例控释尿素处理的生物量大于普通尿素处理,以处理⑥最大;在玉米收获期,处理⑥的产量最大,与其他处理间达差异极显著水平,处理⑤次之,产量高于处理②。[结论]综合考虑,确定处理⑤(55%普通尿素+45%控释尿素)为最佳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菱角萤叶甲取食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国外菱角生物防治的天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温度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幼虫和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16~28℃),当温度过高(>31℃)时取食量开始减少;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温度28℃左右;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量较大,危害期较长;建立了取食量与温度间关系的模型,经检验能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同时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的取食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取食量有了很大差别,保山种群的世代取食量是泰安种群的2倍。[结论]温度是影响菱角萤叶甲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保山种群是国外控制菱角的潜在理想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C4R基因在淮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和背膘厚的相关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MC4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速度及背膘厚性状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PCR-Taq I-RFLP技术,检测淮猪新品系165头个体在MC4R基因D298N主效位点的遗传变异,统计分析MC4R基因型与日增重和活体背膘厚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结果表明,淮猪新品系猪群中存在着丰富的MC4R基因多态性,其AA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BB型个体(P<0.01);AA型个体的活体背膘厚明显比BB型个体薄(P<0.05);AB型个体均处于中间。[结论]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MC4R基因对猪生长肥育性状的影响效应,为MC4R基因作为淮猪新品系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可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