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体色黄鳝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水产学杂志 》 2016
摘要: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测序技术研究3种体色黄鳝Monopterus albus群体(深黄斑鳝、青黄斑鳝、青斑鳝)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差异。结果显示:三个群体黄鳝共有变异位点53个,单倍型36个;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153、0.7517、0.945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426、0.00211、0.0060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较小(0.00282~0.04970),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中仅有2.10%的变异来自群体间,表明三种不同体色黄鳝群体间未有明显遗传分化。群体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深黄斑鳝与青黄斑鳝群体间亲缘关系最近,深黄斑鳝与青斑鳝亲缘关系最远。


鸡MHCⅠ分子二聚体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的作用机制,提高其抗原呈递的效率,获得生物活性较好的鸡MHCⅠ分子二聚体,采用4个不同长度的连接肽G_4S、(G_4S)_2、(G_4S)_3和(G_4S)_4,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MHCⅠα和β2m链基因共价连接,随后插入带有绿色荧光标签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4个重组质粒pEGFP-MHCⅠβ_2m-α。真核细胞表达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各重组MHCⅠ二聚体分子均主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此外,Western Blot检测均可见蛋白大小约80.0 k D左右的特异反应带,表达蛋白与鸡MHCⅠ类分子的相应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各连接肽的重组质粒p EGFP-MHCⅠβ_2m-α均能够在真核细胞中顺利表达,且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基于稀疏编码金字塔模型的农田害虫图像识别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相较于一般物体的图像,农作物害虫图像因具有复杂的农田环境背景,分类与识别更加困难。为提高害虫图像识别的准确率,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稀疏编码与空间金字塔模型相结合的害虫图像表示与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大量非标注的自然图像块构造过完备学习字典,并运用该学习字典实现对害虫图像的多空间稀疏表示。与此同时,结合多核学习,该文设计了一种害虫图像识别算法。通过对35种害虫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方法下,该文所提特征提取方法可使平均识别精度提高9.5百分点;此外,进一步通过对221种昆虫及20种蝴蝶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该文所提方法使得平均识别精度提高14.1百分点。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算法 害虫控制 字典学习 稀疏编码 金字塔模型


安徽省南漪湖野生青虾·太湖1号·养殖青虾生产性能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安徽省养殖的优良青虾群体。[方法]选择南漪湖野生青虾、太湖1号以及池塘养殖青虾为试验对象,对3个青虾群体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太湖1号青虾群体与南漪湖野生青虾群体的绝对抱卵数和相对抱卵数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养殖青虾群体(P<0.05);3个群体的青虾商品率、商品规格从大到小依次为太湖1号青虾群体、南漪湖野生群体、养殖群体;南漪湖野生青虾群体的平均育苗量达1 005 kg/hm~2,分别比太湖1号青虾群体和养殖青虾群体高26.4%和3.1%;南漪湖野生青虾群体的平均利润达到42 673.5元/hm~2,分别较太湖1号青虾群体和养殖青虾群体高22.2%和34.6%;太湖1号青虾群体的增重率波动性较大,而南漪湖青虾群体的增重率无波动性。[结论]南漪湖野生青虾对安徽省生态环境适应性强,生产性能较好,适宜作为安徽养殖的优良青虾群体。


水稻温敏型叶片白化突变体tsa1的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个由甲磺酸乙酯(EMS)诱变宁粳36水稻品种获得的温敏型叶片白化突变体tsa1在低温条件下(20~24℃)表现叶片白化,但在较高温度下(28~32℃)叶色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突变体白化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显著下降。显微观察发现突变体白化组织中正常叶绿体数量稀少,包含大量小型的异常叶绿体,进一步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异常叶绿体中无发育完整的类囊体片层结构,表明该突变体中叶绿体发育存在严重缺陷。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tsa1与南京11杂交所得的F2群体中的368个隐性极端个体,将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5染色体长臂163 kb的范围内。本研究为该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L) 温敏型 白化 突变体 叶绿体发育


安徽家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未来发展探析
《中国禽业导刊 》 2016
摘要:"一江一河"将安徽省自然的划分为三大块,人文习俗、地理经济各有独特之处,种植业、养殖业也形成了地区特色,淮河以北以小麦、玉米为主,长江以南以水稻为主,江淮之间稻麦兼而有之,造就了畜牧业北牛中猪南禽之状.为了剖析家禽养殖情况,笔者曾根据行政区域和相近的地理特征,将安徽省家禽产业划分为7个重点养殖区域,即安庆、滁州和县、宿州蚌埠、宣城市、芜湖马鞍山铜陵(简称芜马铜)、阜阳亳州、合肥六安等.时过4年,这些区域,仅从家禽养殖特点来说,虽不同程度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但仍具有明显的地域养殖特征,本文借鉴这种区域的划分,对安徽家禽养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产业的发展、结构调整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关键词: 家禽养殖 安徽省 产业结构 演变 地理特征 地区特色 行政区域 养殖区域


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烘青及炒青绿茶适制性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制作烘、炒青绿茶的茶树品种,试验分析了‘翠峰’、‘迎霜’、‘舒茶早’、‘凫早二号’和‘祁门槠叶种’等5个国家级良种烘、炒青绿茶的适制性。结果显示:(1)呈味物质含量在5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祁门槠叶种’和‘凫早二号’的咖啡碱含量较高,但‘凫早二号’烘青绿茶滋味醇厚,且香气突出;‘迎霜’品种有着较高的酚氨比和酚碱比,其加工为炒青绿茶后,滋味醇厚较爽,且香气较好;‘舒茶早’品种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虽然其烘青滋味较好,但香气不佳;5个茶树品种中,烘、炒青绿茶适制性最好的是‘翠峰’品种;(2)本试验分析得出了呈味物质与审评得分的相关性,为今后茶树品种的适制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