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新品种‘皖椒101’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椒101’辣椒是以自交系‘H-07-15-8’为母本,自交系‘H-05-102-4’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果实螺丝羊角形,纵径19.2 cm,横径4.2 cm,肉厚0.21~0.25 cm;果面有褶皱,光泽较好;平均单果质量60 g,味辣,商品性好。早春大棚设施栽培产量45~60 t·hm~(-2)。耐低温弱光,抗疫病和病毒病。适宜安徽及长江流域设施保护地栽培。
辣椒白色果皮的遗传分析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商品成熟期果皮乳白色的辣椒247和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的辣椒246为亲本,经杂交、自交及回交获得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商品成熟期辣椒果实颜色进行遗传规律分析,采用目测法和色差仪法测定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对乳白色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模型);L值、C值和颜色级值的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15%、90.524%和99.395%,主基因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较低,表明商品成熟期辣椒皮色的遗传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高山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长江蔬菜 》 2016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高山地区栽培的辣椒品种,比较分析了5个辣椒品种在安徽省中高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植株生长情况、抗病性以及产量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丰椒4号果实牛角形,株型紧凑,抗风灾与抗病毒病能力强,果色好,产量高,适宜在安徽省高山地区露地栽培;苏椒12号辣椒果实大羊角形,株型中等,辣味重,产量高,可作为安徽省高山地区避雨栽培用品种。
辣椒果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中国蔬菜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商品成熟期果皮紫色(245)、绿色(246)、乳白色(247)的3份辣椒品系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245×246和245×247,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通过目测分级、色差仪分析测定P1、P2、F1、B1、B2、F2各单株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并应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遗传为细胞核遗传,紫-绿组合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性状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混合多基因模型,即D-2模型,其L值、C值和颜色级值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39%、91.39%和82.26%;紫-白组合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模型,即E-0模型,其L值、C值和颜色级值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02%、94.34%和97.54%。表明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影响弱,在育种时对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桑树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分析
《中国蚕业 》 2015
摘要:采用Al(NO3)3-Na NO2分光光度比色法,综合不同桑树品种、桑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季节等因素,分析桑树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富含总黄酮药食用途桑品种育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生物资源。结果表明,4个桑属22个桑品种桑叶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含量变幅为25.79~63.14 mg/g,湖桑199桑叶总黄酮含量最高,杂选花叶桑叶总黄酮含量最低;皖桑1号等5个桑树品种不同季节桑叶的总黄酮含量以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差异显著(P<0.05);同一季节桑叶的总黄酮含量,远高于枝条、树干基部树皮等部位,差异极显著(P<0.01);树干基部树皮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枝条(P<0.05)。
关键词: 桑品种 桑叶 枝条 树干 树皮 比色法 总黄酮 富集规律
不同施氮水平对大棚辣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肥料投入量过大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设施辣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平均增产率为54.9%。在各施氮处理中,N 450 kg/hm2处理辣椒果实产量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22 560 kg/hm2和24.41万元/hm2;增加或减少30%氮肥施用量(N 585和315 kg/hm2),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出现下降,但未达显著水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辣椒VC含量逐渐降低;各处理还原糖含量间无显著差别。综合考虑辣椒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环境因素,315 kg/hm2是最佳氮肥用量。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辣椒SRAP反应体系中的Taq酶用量、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5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辣椒最优SRAP-PCR反应体系为Taq聚合酶0.5 U,Mg2+2.3 mmol.L-1,dNTPs 0.2 mmol.L-1,引物0.8μmol.L-1,模板DNA 45 ng,总体积10μL。应用该体系对辣椒18份种质材料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体系可靠稳定。因此,该试验的优化方法和优化体系适用于辣椒SRAP分子标记的研究。
关键词: 辣椒 SRAP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体系优化
花椒上的一种新害虫——扇扁足瓢蜡蝉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报道了发生于花椒上的一种新害虫——扇扁足瓢蜡蝉(Neodurium postfasciatum Fennah),并对其为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调查。
江淮流域越冬辣椒在田活体保鲜栽培技术及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从品种选择、播种与苗期管理、整地定植、温度、光照及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采收几方面总结出一套适宜江淮流域越冬辣椒种植技术、在田活体保鲜技术、简易覆盖保温技术,该项技术简单易行,可缓解冬季红椒市场供应问题。
辣椒疫霉交配型及其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2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辣椒疫霉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型,以A2占优势,均有分布,发生频率达81.8%。不同来源菌株对2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对艳阳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0~4.8,对合丰天瑞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5~4.5。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与品种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菌株的交配型与致病力无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