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朱德建(精确检索)
50条记录
安徽白山羊GDF9基因群体遗传效应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

摘要:为验证GDF9基因是否与山羊产羔数存在关联性,采集具有1~5胎产羔记录的安徽白山羊经产母羊血样265份,提取血液总DNA;根据基因序列(Gen Bank:EF446168.2)和参考文献设计4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GDF9基因2个外显子在安徽白山羊品种中是否存在遗传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均值法分析遗传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产羔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外显子1中存在1个SNP EF446168.2:c.1956A>C(同义突变),而在外显子2中存在2个SNPs(EF446168.2:c.3319G>A,错义突变;EF446168.2:c.4085G>A,同义突变)。群体遗传分析发现,3个SNP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优势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0.607 5)、GG(0.750 9)、GG(0.786 8)。关联性分析表明,在EF446168.2:c.1956A>C位点,3种基因型安徽白山羊产羔数LSM(最小二乘均值)无显著差异;对EF446168.2:c.3319G>A位点,AA型产羔数LSM分别比GG型个体和GA型个体LSM高0.77只和0.41只(P<0.01);对EF446168.2:c.4085G>A,AA型个体产羔数LSM分别比GG型个体和GA型个体LSM高0.43只和0.28只(P<0.01)。因此,GDF9基因与安徽白山羊产羔数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产羔数的一个主效基因;EF446168.2:c.1956A>C、EF446168.2:c.3319G>A、EF446168.2:c.4085G>A可能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育种。

关键词: 安徽白山羊 GDF9基因 产羔数 PCR-SSC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野燕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江淮稻麦轮作区野燕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下单位的划分及生物学特性和防除的研究提供依据,在安徽省境内14个地市(县)共采集野燕麦样本14份,种植于半野外环境下,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群体的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野燕麦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样本间形态等性状的遗传差异,14个野燕麦群体可分为两大聚类群,分别为聚类群Ⅰ、聚类群Ⅱ;同时又可将聚类群Ⅰ分为3个明显的亚聚类群。沿淮和沿江地区的野燕麦群体明显不同,这可能与土壤沉积物源、土壤pH值及土壤水分含量不同有关。

关键词: 野燕麦 遗传多样性 江淮稻麦轮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母羊多胎性候选基因GDF9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

摘要:生长分化因子9(GDF9)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个新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GDF9基因的多态性与哺乳动物的繁殖性状相关。综述了GDF9基因的结构和多态性、生理效应及GDF9基因多态性与母羊产羔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对母羊繁殖性能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GDF9基因 多态性 母羊 产羔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美国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和营养特性比较

草原与草坪 2015 CSCD

摘要:对来自美国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再生速度、干草产量等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2013年10个参试紫花苜蓿品种在极温天气下均安全越夏,完成其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热性,是江淮地区较有栽培潜力的品种。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生长和营养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好的分别是巨能6、五12、4030、M995品种,其中,巨能6和五12的再生速度快、叶茎比高,可以在夏季干旱期为家畜提供青草;4030和M995干鲜比高、粗蛋白含量较高,适宜制作干草或青贮。巨能6、五12、4030、M995适宜在江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

摘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绵羊MHC又称为绵羊淋巴细胞表面抗原(ovine lymphocyte antigen,OLA),位于绵羊20号染色体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其中MHCⅡ类基因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文章综述了绵羊MHCⅡ类基因的分子结构及遗传多态性,重点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绵羊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绵羊 MHCⅡ类基因 遗传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绿汁发酵液中蛋白降解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苜蓿绿汁发酵液模拟苜蓿青贮发酵过程,通过在苜蓿绿汁发酵液中添加4种蛋白内切酶抑制剂和5种外切酶抑制剂来探讨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青贮中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苜蓿绿汁发酵液在发酵14d后,与对照组相比4种内切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各自均能显著降低苜蓿绿汁发酵液中非蛋白氮(NPN)的含量(P<0.05),而且金属蛋白酶的抑制效果最好;5种外切酶抑制剂处理后,羧基肽酶抑制剂、二肽酶抑制和三肽基肽酶抑制剂处理组NPN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二肽酶抑制剂处理组NPN含量最低;而氨基肽酶抑制剂和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处理组发酵液NP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苜蓿青贮 绿汁发酵液 蛋白酶抑制剂 非蛋白氮 蛋白质降解

能繁母羊感染寄生虫病的隐性危害及应对措施

现代畜牧兽医 2015

摘要:为了了解体内外寄生虫对能繁母羊造成的危害及损失,通过调查母羊寄生虫病感染情况,分析体内外寄生虫的主要几种传播途径和对能繁母羊的隐性影响,探讨寄生虫病的主要检测方法和治疗敏感药物,提出能繁母羊寄生虫病合理的预防、治疗,环境处理等措施,从而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危害,提高能繁母羊的繁殖性能。

关键词: 能繁母羊 寄生虫 隐性危害 应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养模式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放牧与圈养这两种不同饲养模式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别对放牧组和圈养组饲养对比试验,选择2月龄健康的断奶安徽白山羊羔羊60只,分为放牧组和圈养组。每组30头,公母随机,试验期90 d。测定两组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各个阶段,圈养组羔羊在断奶后体重、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放牧组(P<0.05或P<0.01),但病死率低于放牧组。断奶后30 d和60 d两组羔羊的生化指标均下降(P<0.05或P<0.01),圈养组羔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氮、碱性磷酸酯(TP、ALB、GLOB、UN、AKP)、Ca和P水平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但UN水平低于放牧组(P<0.05)。试验证实:采取圈养能显著提高断奶羔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并促进羔羊生长,生长效果好。

关键词: 饲养模式 断奶羔羊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肉羊产业国内竞争力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

摘要:安徽省是传统的肉羊养殖大省,肉羊年存、出栏量及羊肉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家肉羊中原优势产区省份之一,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与全国一样安徽省内规模养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促进了肉羊产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增加了市场风险。开展肉羊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以有效了解安徽省肉羊生产中存在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以期全面客观地认识安徽省羊肉产业的竞争力,有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模式对母羊繁殖性能及初生羔羊成活率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

摘要:为了探讨两种养殖模式对母羊繁殖性能和初生羔羊成活率的影响,测定放牧(Ⅰ组)与舍饲(Ⅱ组)两组母羊配种前体重和产前体重、妊娠时间、难产率、流产率、平均产羔数、羔羊初生重和羔羊病死率等,并采集血液分析母羊和羔羊血常规和部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Ⅰ组妊娠母羊相比,Ⅱ组母羊妊娠期平均日增重、平均产羔数和羔羊初生重极显著或显著提高(P<0.01或P<0.05),RBC、HGB和PCV指标极显著提高(P<0.01),血液中GLOB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WBC和UN水平下降(P<0.01或P<0.05),平均妊娠时间延长(P<0.05),难产率提高,但流产率降低。与Ⅰ组羔羊相比,Ⅱ组羔羊的RBC、HGB、PCV和MCH指标以及血液中的TP、GLOB和ALP含量提高(P<0.05或P<0.01),但UN水平和WBC降低(P<0.01),羔羊病死率下降。由此得出,受不同营养水平的影响,两种养殖模式下母羊繁殖性能差别较大,在科学合理的舍饲养殖模式下,母羊的繁殖性能得到提高,妊娠母羊对营养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羔率、初生重和羔羊成活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 妊娠母羊 放牧 舍饲 繁殖性能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