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夏加发(精确检索)
作者:李泽福(精确检索)
作者:唐光勇(精确检索)
31条记录
皖稻77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77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表现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以及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控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关键词: 水稻 高产优质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4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4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 874.6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0.9%;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25.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5.3%。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3级),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好,12项米质指标中有11项达到一级或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08 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关键词: 水稻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39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3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早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7.50t/hm2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有效穗(330±10)万/hm2,每穗总粒数(95±5)粒,结实率80%,千粒重33.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促大穗,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兼顾提高结实率。

关键词: 皖稻139 产量构成因素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39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3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高产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141.5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4.8%,居各参试常规品系第1位;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699.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6.0%。茎秆粗壮,株高适中,耐肥,抗倒伏能力强;分蘖力强,早发性好,叶色较为深绿,苗期耐寒性强;对稻瘟病抗性较对照竹青(6级)高2个级别。全生育期110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关键词: 早稻 皖稻139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籼皖稻17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7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的籼粳亚种后代中间材料M89898为母本,扬稻4号作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在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有10项达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多年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一般在8.10 t/hm2以上,与对照汕优63相当。抗逆性强,高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轻,耐肥抗倒。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最适播种期为5月上旬。

关键词: 水稻 中籼 皖稻173 优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由 191个家系组成的籼粳交组合 (密阳 2 3 /秋光 )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稻米品质性状在 2个年度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等 13个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都呈连续变异 ,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表型相关分析显示 :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7个稻米外观品质的成对性状间相关水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直链淀粉含量与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与胶稠度的相关均不显著。同时 ,对碾磨品质与外观和蒸煮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性状之间的简单相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 稻米品质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籼新品种皖稻85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中国稻米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艺措施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 6 (4 4)研究移栽密度、追肥施氮总量、不同时期的追氮比例、中后期叶面喷施KH2 PO4 等农艺措施对早籼 15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总量、追氮比和叶面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移栽密度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移栽密度 3 0万穴 /hm2 下 ,采用追施纯氮 2 2 5kg/hm2 ,增加穗粒肥比例 ,即蘖肥∶穗肥∶粒肥 =3∶3∶1的追肥方式 ,并于齐穗期叶面喷施KH2 PO4 15kg/hm2 ,可使早籼 15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12 .68% ,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含量 农艺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关键词: 水稻 皖稻101 产量构成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