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基因抗虫棉花杂交种Q2088种性保持配套技术
《中国棉花 》 2015
摘要: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条件下异交率为5%~10%,在有昆虫传粉的条件下异交率可高达50%左右,容易因天然异交而产生生物学混杂[1]。棉花的主要经济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组成复杂,基因纯合率低,存在较多的剩余变异,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性状分离和变异。因此,棉花种子生产必须遵循较严格的"三年三圃
2014年安徽省主栽棉花品种性状表现与综合评价
《中国棉花 》 2015
摘要:为合理推荐棉花主导品种,综合研究了安徽省主栽棉花品种的产量水平、抗性表现、纤维品质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40个主栽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处于1300~1600kg·hm-2,总体产量偏低;主栽品种普遍表现棉铃较大、衣分较高、早熟性好,但抗病性总体表现一般,67.5%的品种田间表现耐病,17.5%的品种田间表现感病;纤维品质相对较差,92.5%的品种纤维品质仅符合优质棉A级质量要求,只适合纺32S到40S的棉纱。通过分析与评价,筛选出10个高产、优质、抗病性综合表现优良的棉花品种,可根据生产需要推荐为主导品种。
关键词: 安徽省 棉花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主导品种
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棉花品种鉴定的研究
《棉花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均匀分布于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39对SSR核心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棉花品种样品进行区别与鉴定实验,探讨了棉花品种鉴定的取样方案和位点异同判读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取样量样品包含的遗传信息,确定了基本的取样量,并将样品间位点异同类型分为相同位点、疑似相同位点和差异位点。据此对16个品种进行位点异同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不同样品间差异位点数均在0~2间,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介于5~25。结合品种间差异位点的阈值分析,研究认为当两样品间差异位点数>2时,即判定为不同品种;当差异位点数≤2时,即判定为近似或极近似品种。
优质抗虫棉花杂交种皖棉优1号的选育
《中国棉花 》 2014
摘要:皖棉优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虫棉花杂交种,以改进现有杂交棉纤维品质为主攻目标,选择高纤维比强度的优质材料作母本,高产、高衣分的材料作父本,通过杂种优势利用聚合优质与高产性状;在产量不低于对照种的基础上,改善纤维品质,提高纤维比强度。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棉2013007)。1选育过程2005年以Acala SJ-5为母本,泗棉4号选系
安徽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分析
《中国棉花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安徽省审定的96个中熟春棉品种的性状数据,分析了安徽省育成棉花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的遗传改良成效和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育成棉花品种平均皮棉产量为1341.03kg.hm-2,产量潜力以每年20.37kg.hm-2的速度增长;产量呈对数型增长趋势,平均比对照增产7.87%,预计下一个五年平均产量将达到1591.48kg.hm-2。纤维品质各项主要指标变化幅度较小,品质一致性好,纤维长度和强度的协调性逐步提高;但缺少高强度的优质棉品种,杂交种麦克隆值偏高、纤维偏粗。对枯萎病具有较好的抗(耐)性,但抗性水平呈下降的趋势;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集中在耐病范围,缺乏高抗黄萎病和对枯、黄萎病兼抗型品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棉花育种的主攻目标是解决产量与纤维品质的矛盾,提高纤维强度,降低麦克隆值。
安徽省棉花生产成本分析
《中国棉花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对安徽省三大生态棉区的21个棉花生产单位棉花生产中物化产品消耗和劳动人工投入进行调查,获得了2009-2011年3年的共44份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种植1hm2棉花需要投入生产成本26281.35元(不含土地成本)。其中肥料等物化成本实际投入为6316.35元;用工量为396个,折合人工成本18015.00元;燃料动力及农机具折旧等费用1950.00元。针对棉花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从栽培和育种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