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分子标记在绿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作为一种医食两用作物,不仅是重要的食物资源,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相对于大宗作物而言,绿豆基础研究薄弱,基因组研究更是落后。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迅速发展,在绿豆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已构建了超过20张绿豆遗传连锁图谱。一些优良基因尤其是与抗性相关的基因被鉴定或精细定位,为绿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打下基础,加快了抗性新品种的培育进程。本研究通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绿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重要功能基因的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绿豆遗传育种研究及功能基因组学分析提供参考。


设计蛋鸡免疫程序面临的挑战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2017
摘要:较长的产蛋周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现实,且势不可挡。对产蛋持久性的选育在获得较高的生产性能方面无疑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除了遗传因素,我们不该忽视确保产蛋成功的其他关键因素,如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合理的营养、理想的生物安全标准以及有针对性的"特制"免疫程序。在蛋行业,免疫程序的主要目的是尽量降低疾病对蛋鸡健康、福利和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增强蛋鸡对人畜共患病(如肠炎沙门氏菌)的抵抗力来减少公共卫生风险。


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现代农业科技》的综合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利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对2010—2015年《现代农业科技》载文量、引文量、作者、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 期刊评价 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 影响力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3周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致病性 rDNA-ITS序列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信息密度的调查分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17
摘要:对2001和2016年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刊期、载文页数、载文量、开本、版式和信息密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2001年相比,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中有13种期刊缩短了刊期,以月刊为主,占71%,4种期刊刊期未变;17种期刊期页码和载文量均大幅增加;17种期刊中有12种采用大16开本,5种采用16开本;在版式的选择上,17种期刊均采用双栏排版;17种期刊的平均篇均页数从2.40页增至3.79页,平均篇密度从0.42篇/页降至0.26篇/页,平均信息量从6.67篇/印张,降至4.22篇/印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通过提高编辑质量、合理规划版面、充分利用多余版面等方法,调控信息密度,达到增加期刊信息容量,科学、经济地利用版面,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 载文量 信息密度 篇密度 篇均页数


安徽省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思路分析
《中国马铃薯 》 2017
摘要:农业部2015年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意义显著,不仅有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和丰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安徽省是马铃薯春季、秋季二作区,产量高、商品性好,但一般认为安徽省马铃薯主要是鲜食菜用为主,缺乏适宜加工品种。因此,结合国家政策和安徽省马铃薯种植现状,提出速冻马铃薯泥主食化加工思路,即先把马铃薯加工成速冻马铃薯泥贮藏,再加工成各种现有主食的思路,不但适应主食化产品快速消费习惯,最大程度降低加工成本,并且充分利用了资源,保证营养价值,提高农民、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优势和较高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