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 improvement(模糊匹配)
209条记录
江苏省水稻大面积高产原因及关键技术探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通过参与实施张洪程教授主持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单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对江苏高产水稻进行了深入全面考察,认为,江苏水稻大面积产量重复超10500kg/hm2,从技术路线、栽培理论、关键技术到品种推广的指导思想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偏迟熟水稻北移,充分利用光温生态生产潜力,是大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前提;高产群体质量的优化调控,是高产的技术理论基础;“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是其高产的关键技术。据此引发思考并对安徽及同类地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栽培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5个施肥水平下,探讨了6个品种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稻谷产量以及米质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升高。不同施肥水平下,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75、150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下降。因此,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下表现也不相同:协优57在75kg/hm2施肥水平下的农学利用率最高,达14.6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高的品种也需在适宜的施肥水平下才能体现。试验表明:不同的产量目标下,宜选择不同的品种。而无论在何产量目标下,以选择协优9019风险最小,因为它的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多产稻和汕优63是较耐低肥的品种。从改善米质来讲,150kg/hm2的施氮量较为有利。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素 农学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

农药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两个水稻突变体农林 8m和 80 77S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生理和遗传规律 ,综述了其对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分子机理。普通水稻品种具有对苯达松抗性是由于苯达松在普通水稻品种细胞中被羟基化 ,并最终被代谢为对植物无毒性的 6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和 8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普通水稻品种具有的苯达松抗性基因可能是编码与苯达松羟基化相关的某种P4 5 0酶 ,或者编码某种参于解毒的受体蛋白 ,而苯达松本身对P4 5 0酶和受体蛋白有诱导和激活作用 ;此外 ,苯达松抗性基因也可能是一种催化羟基化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同淀粉合成酶相似的缀合酶基因 ,而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表现出对苯达松敏感致死是由于γ 射线导致上述与苯达松解毒相关的酶活性丧失所致。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苯达松 敏感致死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10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共检测到产量及 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 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 ,穗一、二次枝梗粒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 ,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 ;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的容量 ,保证“流”的畅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维管束 产量性状 SSR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水稻幼胚转化体系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 3个粳稻品种的幼胚进行转化。在对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水稻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后 ,优化转化条件 ,改进技术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幼胚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 ,水稻品种秀水 11号的幼胚经预培养 4~ 7d得到的愈伤组织 ,用农杆菌EHA10 5 /pCAMBIA13 0 1感染后 ,筛选出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 ,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为 70 .76%。GUS染色及转基因植株总DNA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T -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进了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基因转化 幼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摘要:在五个施肥水平下,探讨了6个品种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稻谷产量以及米质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升高。不同施肥水平下,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75、150kg/hm2施肥水平下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下降。因此,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下表现也不相同:协优57在75kg/hm2施肥水平下的农学利用率最高,达14.6kg稻谷/kg氮;氮肥农学利用率高的品种也需在适宜的施肥水平下才能体现。试验还得出:在不同的产量目标下,可选择不同的品种,以达到目标。而无论在何产量目标下,以选择协优9019风险最小。因为它的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多产稻和汕优63是较耐低肥的品种。从改善米质来讲,150kg/hm2的施氮量较为有利。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素 米质 农学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根茎发生机制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蛭石培养 ,研究水稻种子不同播种深度与幼苗根茎发生的关系 ,并对水稻的根茎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蛭石培养过程中根茎的发生与水稻种子植入深度有密切的关系 ,根茎的伸长长度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稻根茎长度品种间有差异 ,不同的水稻品种在相同的播种深度下根茎的表现不一样

关键词: 根茎 蛭石培养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康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超康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与对照差异都不显著 ;与对照相比 ,增产效果明显 ,差异达显著水平 ,究其原因 ,是千粒重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超康 玉米 水稻 小麦 生长 产量 抗病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艺措施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 6 (4 4)研究移栽密度、追肥施氮总量、不同时期的追氮比例、中后期叶面喷施KH2 PO4 等农艺措施对早籼 15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总量、追氮比和叶面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移栽密度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移栽密度 3 0万穴 /hm2 下 ,采用追施纯氮 2 2 5kg/hm2 ,增加穗粒肥比例 ,即蘖肥∶穗肥∶粒肥 =3∶3∶1的追肥方式 ,并于齐穗期叶面喷施KH2 PO4 15kg/hm2 ,可使早籼 15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12 .68% ,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含量 农艺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入世后我国稻米竞争力的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03

摘要:分析了我国稻米现状,提出了入世后稻米及其制品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稻米 市场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