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otton(模糊匹配)
135条记录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节本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范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了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 ,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已有技术组装配套 ,建立了以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为主体的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根据该体系提出了江淮丘陵地区棉花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规范

关键词: 棉花 技术规范 节本高效栽培 易旱丘陵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号的高产制种繁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 13号是以泗 3号优选系和低酚 8号互为父母本 ,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强优势杂交。根据其亲本特征特性 ,总结出了“封花自交 ,病圃筛选 ,低温冷藏 ,逐年繁殖”的亲本提纯复壮技术 ;以及“集中连片 ,选择田块 ,合理配比 ,适当稀植 ,错开播期 ,调节花期 ,高产栽培 ,提高产量 ,全株杂交 ,集中成铃 ,徒手去雄 ,小瓶授粉 ,认真督查 ,保证纯度”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皖棉13号 制种技术 繁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号(皖杂40)的育种策略和产业化开发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介绍皖 13号 (皖杂 40 )在当前科研体制改革和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的育种策略 ,总结了皖 13号(皖杂 40 )在推广、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

关键词: 皖棉13(皖杂40) 育种策略 产业化开发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入WTO对我省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分析了加入WTO对我省棉花生产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棉花生产产业化是增强我省棉花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WTO 影响 对策 棉花 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江淮丘陵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 ,因此抗旱节水是该区棉花生产的关键。实践证明 ,采用棉田地膜覆盖、农作物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是抗旱节水 ,获取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 棉花 覆盖 节水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思福”叶面肥在棉花上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试验表明:“思福”叶面肥能促使棉花生长健壮,增强抗性,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产率为15 .5 % ,增产值为3 565 .5元/h m 2 ,产投比为24 .3∶1 。

关键词: 叶面肥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号的选育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介绍了皖10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阐述了F皖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优良纤维品质;分析了皖10号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棉花 新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地区棉花品种筛选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1999

摘要:两年小区试验表明:杂交皖杂40(皖 13)在江淮丘陵地区表现突出,皮棉产量均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泗3 号增产 25.33- 34.58% ,品质优良,可以作为该地区的换代当家品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 棉花 品种筛选 江淮丘陵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与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采用较先进的试验方法,研究并建立油菜茬移栽密度与氮肥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效应方程,并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氮肥 二次论和D-最优设计 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与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关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利用1983~1992年省棉花品种区试资料,对影响泗2号稳产性、丰产性和早熟性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要选育稳产、丰产、早熟良种,育种时应选择结铃性强、铃大、吐絮早而集中、衣分高的早熟或中熟类型。

关键词: 棉花 数量性状 丰产性 稳产性 早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