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Wheat(模糊匹配)
246条记录
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淮北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该地区主栽优质高产半冬性小麦品种皖麦52为材料,设置6个播期S1(10月3日)、S2(10月10日)、S3(10月17日)、S4(10月24日)、S5(10月31日)、S6(11月7日)和4种密度D1(基本苗120×104株·hm-2)、D2(210×104株·hm-2)、D3(300×104株·hm-2)、D4(390×104株·hm-2),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密度组合下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以S2D4和S3D4最高,成熟期以S2D3和S3D3最高。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以S2和S3两个播期较高。在同一密度下,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ETR和ΦPSII)皆以S2和S3较高,而在同一播期下则皆随密度的增大而下降。S2D2、S2D3、S3D2和S3D3组合的产量分别为7 790.5、8 122.4、7 826.4和8 261.1kg·hm-2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且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看,淮北小麦主产区皖麦5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17日,适宜密度为210万~300万株·hm-2。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密度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双极化双时相RADARSAT-2的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给农业部门提供准确的冬小麦产量评估,应用安徽省淮河流域4月底和5月初双极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RADARSAT-2和该区域冬小麦收割前(5月底)试验田产量资料,应用不同拟合方法建立冬小麦产量和2个时相(4月底和5月初)后向散射系数关系的估产模型;选择其余试验田对其检验,优选出最佳的估产模型,实现冬小麦大面积估产。结果表明,经计算得到了超过80%精度的估产模型和冬小麦较准确的估产结果。说明在冬小麦收割前1个月左右应用SAR进行估产,这种思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RADARSAT-2 冬小麦 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小麦药害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农业灾害研究 2014

摘要:安徽省小麦药害主要来自于除草剂药害,因此首先介绍了小麦除草剂药害症状,然后指出药害产生原因,最后提出预防与补救措施,为小麦的合理用药和增产增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药害 除草剂药害 预防措施 补救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淮北地区晚播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或孕穗期追氮减少了群体透光率,提高了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改善了小麦旗叶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利于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与成穗率。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的施肥方式显著提高了每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追氮处理,增幅达到5.5%~10.8%。此外,氮肥后移和增加基追比例可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硬度。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270kg·hm-2,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和孕穗期追肥且基追比4∶6的氮肥运筹模式是晚播冬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的理想施肥方式。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叶绿素荧光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星载SAR在涡阳县冬小麦测产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应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选择安徽省涡阳县冬小麦产区进行测产研究。利用SAR的多极化特点(HH/HV/VH/VV),针对此卫星影像比较选择VV极化,并在试验田取样,获得试验田产量,从而建立产量和后向散射系数关系的线性测产模型,在提取冬小麦种植区基础上,应用此模型对冬小麦进行大面积产量测产。通过计算,得到了超过80%精度的测产模型和冬小麦较准确的测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收割前一周左右应用SAR进行测产,从而为农保提供服务,这种思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RadarSat-2 冬小麦 测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对猪的营养价值与饲养特性

农技服务 2013

摘要:综述了小麦的化学成分与猪的营养价值,以及小麦的饲养特性。

关键词: 小麦 猪饲料 加工方法 饲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室内药剂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药剂。[方法]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不同杀菌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的毒力。[结果]5种杀菌剂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差异很大,其中咪鲜胺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仅为0.067μg/ml;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在0.102~0.372μg/ml;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小,EC50为30.588μg/ml。[结论]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安徽分离株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

关键词: 小麦 蠕孢菌叶枯病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与肥料运筹对冬小麦‘皖麦52’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皖麦52’为试验材料,在长期小麦-玉米连作试验地上对一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秸秆全量还田除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显著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同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最高的处理是N24P12K12(41.5g);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最高的施氮水平为N30P12K12(8572.5kg/hm2),施磷水平为N36P18K12(9028.5kg/hm2),施钾水平为N36P12K12(8500.5kg/hm2),除钾肥运筹对穗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产量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不显著,与施磷互作除对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与施钾互作除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玉米秸秆还田 肥料运筹 调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星载SAR在冬小麦估测产方面的应用

农技服务 2013

摘要: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冬小麦监测的手段。利用星载SAR(合成孔径雷达)在阴雨天气多、云量大的冬小麦种植地区开展估测产具有光学遥感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星载SAR在冬小麦测产和估产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基于星载SAR的冬小麦测产和估产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SAR 冬小麦 估产 测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炔草酯及其代谢物炔草酸的残留量

农药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炔草酯及其代谢物炔草酸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或丙酮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炔草酯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4%~9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4%;炔草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1.7%~83.8%,RSD为2.3%~6.0%;炔草酯和炔草酸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10-9和2.0×10-10g;在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炔草酯和炔草酸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0.05、0.02 mg/kg和0.01、0.02、0.01 mg/kg。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小麦 土壤 炔草酯 代谢物 炔草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