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抗除草剂作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创制和选育抗除草剂的优异新种质是极具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的草害控制方式。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精准等特点,在作物育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总结了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抗除草剂作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作物除草剂的类型、抗性基因靶标突变位点,及CRISPR/Cas介导的精准编辑技术的发展,并详细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抗除草剂作物优异新种质创制方面的应用。最后阐述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创制抗除草剂作物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CRISPR/Cas 精准编辑 除草剂 水稻 抗性基因


安徽地区草地贪夜蛾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
《植物保护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变化情况,2020年-2022年连续3年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宣城市宁国市、蚌埠市怀远县、宿州市埇桥区、阜阳市颍泉区5个地区采集草地贪夜蛾地理种群,对农业农村部推荐的虫螨腈、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和四氯虫酰胺4种单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安徽5个地区采集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虫螨腈、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和四氯虫酰胺的LC50分别在0.95~1.41、12.56~16.06、0.25~0.55 mg/L和0.47~0.61 mg/L之间,不同年份间LC50变化较小,意味着草地贪夜蛾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变化不大。今后仍需加强草地贪夜蛾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以指导安徽地区田间科学用药,减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筛选出安全高效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化学药剂,达到控虫减药的目的,利用喷雾法于2023年在舒城县舒茶镇选择10种常用药剂开展对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25%呋虫胺·唑虫酰胺悬浮剂(450 mL/hm2)防效最佳,药后7 d防效在92%以上;43.7%甲维·丁醚脲悬浮剂(600 mL/hm2)、5%桉油精可溶液剂(1 350 mL/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450 g/hm2)防效次之,7 d防效在83%以上。上述4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表现出较好防效,对茶树和天敌昆虫相对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20种杀虫剂对不同龄期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控新入侵的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指导科学用药,本研究采用饲料表面涂药法测定了 13类20种杀虫剂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红塔种群)、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种群)、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南种群)、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宁种群)、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种群)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进而,以红塔种群为相对敏感种群,以华宁种群为抗性种群,测定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0种杀虫剂对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杀铃脲、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多杀霉素>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唑虫酰胺>氟苯虫酰胺、联苯菊酯、甲氧虫酰肼>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噻虫嗪>啶虫脒、甲萘威;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氟苯虫酰胺,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理想药剂,该研究为合理选择有效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毒力测定 饲料表面涂药法 不同地理种群 不同龄期


生物炭对农药吸附机理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投入品,农业耕作时,农药不合理使用、农药抗性、环境因素等限制,使得农药有效利用率较低。农药污染会导致土壤功能紊乱,农药暴露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急性、慢性和远期危害。生物炭作为一种全新的材料,因具有高度芳香性、优良吸附性及环境友好性,可用于固定/降解污染物,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污染风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土壤污染修复材料。本研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了环境污染物新型阻控材料——生物炭的特性及形成机制,并对农药吸附机理和实现功能化的途径做了简要论述。


不同药剂对红托竹荪螨虫的防效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防治红托竹荪螨虫的有效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对红托竹荪螨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氯氟·甲维盐乳油1 5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24%联苯肼酯悬浮剂1 500倍液在恒温恒湿层架式层土栽培条件下,小区喷施1 000 mL药液处理红托竹荪的增产率均在180%以上,对红托竹荪螨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为红托竹荪螨虫防治的首选药剂。0.5%苦参碱水剂220倍液小区喷施500 mL药液处理红托竹荪的增产率仅为112.73%,小区喷施1 000 mL药液处理红托竹荪的增产率为152.01%,对红托竹荪螨虫的防治效果较差,但是0.5%苦参碱水剂作为生物农药可以作为红托竹荪螨虫防治的补充用药。相同农药、相同稀释倍数小区喷施500 mL药液红托竹荪的增产率明显低于小区喷施1 000 m L药液红托竹荪的增产率,说明喷水量对药剂的实际防治效果影响较大。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对花生蛴螬的减药防控效果
《花生学报 》 2020
摘要:为明确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对防治花生蛴螬的减药防控效果,本研究将2种生物农药(白僵菌、绿僵菌)与2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辛硫磷)及1种化学杀菌剂(萎锈·福美双)混用,评价其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效及对出苗等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剂量下,单独应用2种生物农药对蛴螬防治效果显著低于2种化学药剂;2种生物农药半量混用后的出苗率和防治效果均为最差;分别将吡虫啉和辛硫磷与2种生物农药剂量减半后混用,其防治效果与常规剂量应用化学农药无显著性差异;添加杀菌剂萎锈·福美双可明显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因此,推荐使用2种化学杀虫剂减半剂量(吡虫啉:1.50 mL/kg种子,辛硫磷:20.00 mL/kg种子,二选一),加入杀菌剂萎锈·福美双(3.00 mL/kg种子)混合后拌种,在播种时加入减半剂量的生物农药(2.25 kg/hm2白僵菌拌毒土或15.00 kg/hm2绿僵菌穴施,二选一)来防控花生蛴螬,达到减施化学农药,增效提质的目的.


几种新型小麦田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市场上9种新型麦田除草剂在各自推荐用量下的防除效果,为新型除草剂开发以及农民合理选择、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对药剂开展大田试验。[结果]9种新型除草剂药后45 d,对杂草防效达85%,且对小麦安全。[结论]9种新型除草剂对靶标杂草防除效果好,可以大面积推广。


杀虫剂及其复配对安徽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
《农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安徽韭菜韭蛆的杀虫剂及复配组合。[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法测定杀虫剂及复配剂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噻虫胺对安徽韭菜韭蛆室内毒力最高,田间用量为750 g a.i./hm~2时,韭蛆防效达100%,药后1代成虫防效达90%以上。此外,噻虫胺·辛硫磷(375+3000)g a.i./hm~2时,韭蛆和药后1代成虫防效均可达100%。噻虫胺·溴氰菊酯(750+15)g a.i./hm~2时,亦可有效防治韭蛆及药后1代成虫。[结论]防治安徽韭菜韭蛆,可选用噻虫胺,亦可选用噻虫胺与辛硫磷(1∶8),或噻虫胺与溴氰菊酯(50∶1)复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