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oil testing(模糊匹配)
15条记录
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改进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已经启动,为确保土壤有机质测定准确度的同时,提高其测定的效率、降低其测定的技术难度也十分必要.采用不同学者确定的相同试验时间、不同试验温度条件下的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与油浴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 130、150、180℃3 个恒温加热条件下,150℃恒温条件表现出更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重现性;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加热温度为 150℃的测定值与油浴法测得的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油浴加热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x)与烘箱加热法(150℃,30 min)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y)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 = 1.0106x + 0.3418(r2 = 0.999>r0.01=0.661);油浴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标准差为 0.14~0.68 g/kg,相对标准偏差为 0.45%~6.43%,而烘箱加热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标准差为 0.06~0.25 g/kg,相对标准偏差为 0.17%~2.25%,表明烘箱加热法(150℃,30 min)测定土壤有机质比油浴法的精确度更高,重现性更好.在 30 min恒温保温条件下,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最优保温温度为 150℃,可以替代油浴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并且更加准确、快捷、绿色、高效、安全.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 烘箱加热法 重铬酸钾容量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菌剂对青梗菜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蔬菜产量及及其栽培土壤的影响,以青梗菜(乌秀6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施用微生物菌剂EM、CH07、FD11以及CH07+FD11复合菌剂,以不施菌剂为对照,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青梗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剂FD11、CH07、(CH07+FD11)、EM对青梗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提高了青梗菜株高、叶片数和产量,青梗菜产量分别较CK增加了33.55%、30.94%、30.13%、14.82%.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提高青梗菜的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含量.微生物菌剂施用后青梗菜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FD11表现最为显著.菌剂FD11处理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比CK分别提高了13.58%、6.07%、37.89%、30.70%.因此,施用微生物菌剂,尤其是FD11菌剂可提高青梗菜产量和品质,对土壤肥力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青梗菜 微生物菌剂 土壤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酰草胺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农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除草剂三唑酰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酰草胺在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和安徽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唑酰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三唑酰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5、106和91.4 d;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06、130和127 d;水稻田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2、219和188 d。研究表明,三唑酰草胺在水稻田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明显慢于其他2种试验条件下。

关键词: 三唑酰草胺 土壤 降解 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风险评估 生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特性、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茶业通报 2018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以人工开沟施基肥和追肥(DD)为对照,研究了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MD),机械施基肥、机械施追肥(MM),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MB)等机械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施肥对春茶前、夏季茶园土壤紧实度有较好的降低作用,降幅为MM>MB>MD,MM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紧实度;机械施基肥对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仅能维持到夏季;与DD处理相比,MB会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容重,MM和MD处理未对土壤容重产生显著影响;施肥方式对表层及夏季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MM处理对夏季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作用最大;与DD处理相比,机械施肥或人工撒施鲜叶产量下降,但不显著(P>0.05),对春、夏茶叶品质成分亦无显著影响。因此,茶园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无不良影响,甚至稍有改善,对春、夏茶叶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可以替代人工施肥。

关键词: 茶园 机械施肥 土壤 物理性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探讨江淮地区稻油轮作制度下,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物质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合肥地区主栽油菜品种皖油14秸秆进行还田,水稻品种选用丰两优一号,设计微区模拟试验和大田定位试验,分别测定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期的土壤养分和产量因素。[结果]微区模拟试验中,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各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55.54%~159.26%。大田定位试验中,土壤有机质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三者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27%~9.24%、-12.44%~-42.00%和-38.70%~-49.21%。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移栽后秧苗分蘖及生长无不利影响,且提高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稻油轮作制度下的物质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油菜秸秆 土壤 水稻生长 物质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和灌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残留状况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和灌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残留状况,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滁州和马鞍山地区12个代表性蔬菜基地的土壤和灌溉水进行调查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GC-MS),分析了土壤和灌溉水中18种PAEs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土壤样品中检出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其总含量为0.204 3~0.483 8 mg/kg,以滁州基地最高;灌溉水样品中18种PAES均未检出。土壤中PAEs以DBP和DEHP为主,DBP含量已超过美国土壤控制标准。[结论]安徽省蔬菜基地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PAEs污染。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PAEs) 蔬菜基地 土壤 灌溉水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蚯蚓活动对土壤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威廉环毛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土壤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两种不同生活型蚯蚓作用效果的异同。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可显著改变土壤氨基酸含量,爱胜蚓作用下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分别增加5.08 g/kg和7.72 mg/kg,环毛蚓作用下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分别增加3.86 g/kg和4.44mg/kg。各处理酸解氨基酸均以中性氨基酸所占比例为最大(平均51.9%),酸性氨基酸次之(平均23.3%),而含硫氨基酸(平均14.4%)及碱性氨基酸最少(平均10.4%)。各处理游离氨基酸同样以中性氨基酸为主,平均54.4%,而以碱性氨基酸含量最少,平均仅为7.2%。蚯蚓活动并未改变土壤氨基酸可检出种类,各处理分别检测出16种酸解氨基酸和14种游离氨基酸。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在蚯蚓作用下均有明显改变:加入爱胜蚓后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中天冬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增幅较高,均在85.7%以上,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增幅较小在40.7%—62.7%间波动;加入环毛蚓后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中甲硫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和丙氨酸增幅较大,均在71.9%以上,甘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增幅适中,分别为56.8%、55.6%和54.9%;丝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增幅最小,均在40%以下;游离氨基酸组分中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丙氨酸在加入爱胜蚓后增加的幅度较大,增幅在150.0%以上,增幅较为缓和的氨基酸组分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和苯丙氨酸,介于58.8%—92.1%之间;环毛蚓作用下,天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异亮氨酸增幅最大,分别为184.2%、173.3%、163.0%和116.6%;苏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甘氨酸增幅较缓,介于52.3%—92.7%之间;谷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和甲硫氨酸增幅较低,均在33.1%之下;而半胱氨酸在蚯蚓作用下显著降低,降幅为11.8%。对比两种生活型蚯蚓作用效果可知,土壤氨基酸总含量及各组分含量在爱胜蚓和环毛蚓作用下的增加或减少趋势相同(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缬氨酸除外),但改变幅度却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爱胜蚓作用效果优于环毛蚓。

关键词: 蚯蚓 土壤 酸解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研究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为其在梨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2.6天和2.1~5.7天;梨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0090 mg/kg、土壤中最高为0.0157 mg/kg。中国规定梨中阿维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02 mg/kg,以此依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用于防治梨木虱,于梨木虱若虫发生期田间喷雾,施药剂量不超过18 mg a.i./kg,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辛硫磷在甘蔗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现代农药 2013

摘要:研究了辛硫磷颗粒剂在甘蔗、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辛硫磷最小检出量为0.05 ng;在植株、甘蔗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辛硫磷在植株中添加回收率为80.05%~89.12%,相对标准偏差为3.20%~7.16%;甘蔗中添加回收率为81.21%~101.81%,相对标准偏差为2.94%~11.23%;土壤中添加回收率为79.88%~100.97%,相对标准偏差为5.19%~8.27%。辛硫磷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5~2.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5~5.1 d。

关键词: 辛硫磷 残留分析 甘蔗 植株 土壤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炔草酯及其代谢物炔草酸的残留量

农药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炔草酯及其代谢物炔草酸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或丙酮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炔草酯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4%~9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4%;炔草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1.7%~83.8%,RSD为2.3%~6.0%;炔草酯和炔草酸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10-9和2.0×10-10g;在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炔草酯和炔草酸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0.05、0.02 mg/kg和0.01、0.02、0.01 mg/kg。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小麦 土壤 炔草酯 代谢物 炔草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