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遴选适合黄瓜的最优新型磷肥品种,为土壤-黄瓜-新型磷肥匹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不同新型磷肥进行田间栽培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不施磷肥(CK)、普通磷酸二铵(DAP)、控失活化磷酸二铵(LC-DAP)和聚磷酸铵(APP)。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基于室内培养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解析新型磷肥对磷有效性的化学增效机制。结果显示:与DAP处理相比,APP处理中黄瓜产量增加18.5%,黄瓜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33.5%和16.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3.7%。相比DAP处理,LC-DAP与APP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黄瓜植株磷素累积量(P<0.05),磷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7%和10.9%,磷肥贡献率分别提高了13.6%和13.4%;磷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0.4%和172.9%;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8.3%和18.5%,除磷肥吸收利用率外,LC-DAP与APP处理差异不大,APP处理磷肥吸收利用率增幅最大。通过XRD、FT-IR、和XPS等技术得出APP处理残留物的H2PO4-形态磷酸盐含量占比最高,为36.54%,比DAP处理高出15.0%,这表明施用APP可减少难溶性磷酸盐产生。结果表明,与普通磷酸二铵相比,控失活化磷酸二铵和聚磷酸铵均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及磷肥利用率,并可改善品质,其中以聚磷酸铵效果最佳。聚磷酸铵可更有效地减少磷肥固定,提高土壤可溶性正磷酸盐含量,从而保障磷肥持续供应。
黄瓜DIR家族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黄瓜基因组信息和转录组测序大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黄瓜中DI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器官和胁迫响应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深入研究黄瓜DI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重要基础。【方法】基于已报道的DIR基因HMM模型文件,利用HMMER软件包的hmmsearch程序从黄瓜蛋白数据库中筛选出可能的DIR基因ID,并利用在线工具Pfam和SMART进行验证,最终确定黄瓜DIR家族基因。利用ExPASy、TBtools、GSDS、MEME、MEGA、MCScanX和Circos等工具分析黄瓜DIR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特征、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树和共线性。基于黄瓜在不同组织和胁迫响应下的转录组测序大数据,利用黄瓜V3版本基因组信息进行转录组分析,检索黄瓜DIR基因在不同转录组测序分析中的表达情况,利用TBtools软件绘制表达热图,分析黄瓜DIR基因在不同组织和胁迫响应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在黄瓜中鉴定到23个DIR家族基因,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编码氨基酸个数在78—684,分子量8.70—73.82 kD;系统进化分析将黄瓜DIR基因家族划分为3个亚族,每个亚族中的基因结构和motif基本一致;共线性分析发现黄瓜中有12个DIR基因与拟南芥中的19个DIR基因存在27种线性关系,黄瓜中有12个DIR基因与水稻中的11个DIR基因存在19种线性关系,而黄瓜中另外8个DIR基因比较保守,既不与拟南芥中的DIR基因存在共线性,也不与水稻中的DIR基因存在共线性;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有些黄瓜DIR基因在根、茎、花、果实、叶片等所有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均较低或不表达,有些黄瓜DIR基因在所有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均较高,而有些黄瓜DIR基因只在特定组织中表达,但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表明不同的黄瓜DIR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黄瓜DIR家族基因在胁迫响应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CsaV3_4G023490在黄瓜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均发生上调表达,表明该基因在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在黄瓜中共鉴定到23个DIR家族基因,分为3个亚族,每个亚族内的基因成员保守性高,不同亚族间的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结构域有所不同。黄瓜DIR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和胁迫响应下的表达模式具有差异性,协同调控了黄瓜的生长发育。
不同外源物质对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瓜品种津优3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16℃/10℃、(140±10)μmol/(m2·s)、50 mmol/L Ca(NO3)2]复合逆境胁迫下分别喷施精胺、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褪黑素、腐胺对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累积量增加,膜透性增强,幼苗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下降,幼苗的干质量、鲜质量分别显著减少,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叶面喷施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褪黑素、腐胺可有效提高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其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其光合性能,显著增加幼苗干质量、鲜质量,综合比较以三十烷醇和腐胺的喷施效果最佳,其次是油菜素内酯和褪黑素处理。
关键词: 黄瓜 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 外源物质 幼苗生长 抗氧化系统 光合作用
油菜素内酯对硝酸钙胁迫下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2017
摘要:目的:研究硝酸钙胁迫下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黄瓜幼苗抗氧化性能及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从其抗氧化性能及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变化来探讨EBR对硝酸钙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硝酸钙胁迫导致黄瓜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了115.1%和105.6%,膜脂过氧化加剧,黄瓜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且至少有35种蛋白发生明显变化,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且至少有29种蛋白发生明显变化;而硝酸钙胁迫下喷施EBR后黄瓜幼苗的SOD、POD、CAT分别比单纯的硝酸钙胁迫增加了20.2%、20.3%、34.4%,并提高了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表达的变化幅度。结论:24-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调节硝酸钙胁迫下黄瓜幼苗抗氧化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表达,进而降低其膜脂过氧化程度,以缓解硝酸钙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关键词: 黄瓜 硝酸钙胁迫 24-表油菜素内酯 抗氧化系统 可溶性蛋白
草炭复配基质盐分含量对黄瓜育苗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草炭复配基质盐分含量对黄瓜育苗的影响。[方法]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3∶1∶1配制育苗基质,研究草炭复配基质盐分含量对黄瓜育苗的影响。[结果]当基质盐分含量在1.5~3.0 g/kg(EC 1.2~2.9 m S/cm)时,黄瓜种子发芽和生长较好,叶面积、全株干重、壮苗指数、活力指数均达到较高值,且当盐分含量为3.0 g/kg(EC 2.9 m S/cm)时,活力指数、壮苗指数均最高;当盐分含量小于1.5 g/kg(EC 1.2 m S/cm)时,子叶较小,叶色浅,幼苗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当盐分含量大于4.5 g/kg(EC 4.0 m S/cm)时,叶色深绿、皱缩、边缘干枯,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当盐分含量大于11.5 g/kg(EC 9.1 m S/cm)时,黄瓜种子不能出苗。[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黄瓜育苗基质的盐分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应用化工 》 2012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运用气相色谱检测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5.0×10-11g,黄瓜和土壤中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黄瓜和土壤中嘧菌酯添加浓度分别为0.01~1 mg/kg,平均回收率黄瓜中为88.34%~94.81%,变异系数为8.41%~13.59%,土壤中为85.01%~94.02%,变异系数为4.00%~8.20%;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农药残留测定的要求。消解动态实验表明,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 d和4.9 d。
防治黄瓜枯萎病的药剂筛选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药剂。[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黄瓜枯萎病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试验中,每7~10 d调查1次。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4株,共20株,记载每小区内发病株数及严重度。[结果]结果表明: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1.6%;其次为36%粉霉灵悬浮剂,防效76.8%;美洲星液肥亦可有效地减轻黄瓜枯萎病发病程度。对小区产量进行测定发现,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增产率最高,平均增产72.2%;其次为36%粉霉灵悬浮剂增产57.7%;第3位为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增产率为49.3%;最后为美洲星液肥增产43.7%。[结论]筛选出了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适宜药剂,其中,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最好,36%粉霉灵悬浮剂、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美洲星液肥依次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