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行距(模糊匹配)
5条记录
密度和行距对早播小麦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早播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180×104株·hm-2(D1)和240×104株·hm-2(D2)两种种植密度和17cm(R1)、20cm(R2)、23cm(R3)和26cm(R4)四种行距配置,研究了行距和种植密度对早播小麦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密度D1和D2下,分别以行距R1和R2的株高、节间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最高。在相同行距下,D1的株高、节间长、叶绿素含量、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光合指标均大于D2,而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穗数和产量均低于D2。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组合有利于安徽淮北地区早播小麦生长和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基本苗和行距分别为240×104株·hm-2和20cm。

关键词: 行距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光合有效辐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适宜行距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江淮一季稻区,选择穗数型、穗粒兼顾型和超大穗型3种类型杂交中籼水稻品种,采用机插盘育秧,本田模拟机插,设置25.0、30.0和33.0 cm 3种行距,配置15.0 cm株距、每穴2粒种子苗栽培情况下,比较3种类型水稻品种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对栽插行距的适应性不同,穗数型、穗粒兼顾型和超大穗型品种机插适宜行距分别为25.0、30.0和33.0 cm。

关键词: 水稻品种类型 超级稻 机插 行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北缘区早稻机插适宜行距的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双季稻北缘区选用穗数型和穗粒兼顾型的两类早籼稻品种,采用盘育秧,本田模拟机插,设置20.0、23.3、25.0、26.4和30.0cm等5种行距栽植,比较不同行距条件下的分蘖、成穗,以及产量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在23.3cm行距、穗粒兼顾型品种在25.0cm行距下分蘖成穗率,产量构成协调,产量也最高。

关键词: 双季稻北缘区 早籼稻 机插 行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向与行距对烟田水、温和光照条件及烤烟生长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行向与行距对烟田环境和烤烟生长的效果,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行向和行距对烟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以及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体地温南北行向高于东西行向,土壤含水量低于东西行向;行间光照强度东西行向优于南北行向,而同行株间光照南北行向好于东西行向;南北行向的烤烟发育进程早,生长势好于东西行向,叶片光合速率大于东西行向。相同行向不同行距间的地温和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明显,但与另外两个行距水平相比,宽窄行交替种植处理更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行距1.2 m处理光照最差。因此,在中纬度皖南烟区,烤烟南北行向种植优于东西行向。

关键词: 行向 行距 地温 土壤水分 光照 烤烟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机播条件下,研究了密度、行距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基本苗对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影响。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基本苗240万.hm-2产量最高;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以20 cm行距产量最高;行距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距高密度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密度、年份及二者互作对部分籽粒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行距间籽粒品质差异不大。宽行距和低密度有利于小麦个体的生长发育,生育后期以行距24 cm、基本苗150万.h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范围内,皖麦52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行距和基本苗分别为20 cm和240万.hm-2。

关键词: 小麦 机播 行距 密度 光合特性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