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苯达松(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 稃色标记基因 苯达松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γ射线辐射获得的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突变体在杂交水稻(Oryza sativa.L)混播制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以敏感恢复系‘Mc526’为材料,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比较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苯达松药效的差异,旨在为水稻混播制种中合理调整施药浓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21℃~36℃范围内,温度与苯达松药效呈显著正相关,即温度每增加1℃,苯达松致死浓度约下降74.09mg/L,药效约提高0.7%。相关生理生化研究表明,体内氧自由基胁迫加剧是高温下苯达松药效提高的主要原因。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研究结果。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 敏感恢复系 温度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建立的苯达松、6-OH-苯达松和8-OH-苯达松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方法,对杂交水稻混制1号混播制种田苯达松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稻谷和稻秆、制种田土样中苯达松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但是,恢复系稻谷和稻秆中苯达松残留量较大(稻谷10.36~11.71mg/kg,稻秆3.07~3.53mg/kg),这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苯达松在土壤中的消解速度较快,降解半衰期为4.43~7.29d。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混制1号 混播制种 苯达松 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达松敏感基因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08

摘要:The seed production of male and female parent of ''Hunzhi 1'' contained bentazon susceptible gene was studi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spraying 3.375 L/hm2 48%bentazon aqua could control the self-pollinated fertilization rate below 1.0%and survival plant rate was 0.The spray of bentazon would not influence MC526 pollen vitality.Seed setting rate of female parent was not obviou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spraying bentazon aqua more than 3.375 L/hm2 from the sprouting appearing period to full he...

关键词: 父母本 苯达松 恢复系 自交结实率 花粉活力 喷药 制种产量 始穗期 抽穗期 应用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及其敏感突变体苯达松抗性的生理生化差异研究(英文)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基因在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混播制种和杂交稻种纯度鉴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水稻品种农林8号(N8)、W6154s和其对应的bsl突变体农林8号m(N8m)和8077s为材料,分析了苯达松处理对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氧自由基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苯达松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水稻苯达松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苯达松处理使bsl突变体叶片光系统II中还原性QA组分积累,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合能力丧失,氧自由基伤害积累,Chl降解、质膜氧化加剧,植株死亡。叶片中苯达松残留含量分析表明,较强的苯达松代谢能力是抗性品种免受苯达松伤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 敏感致死突变体 抗性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用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及苯达松抗性相关蛋白的初步分析

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不同来源的样品,建立相应的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是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以野生型水稻(O.sativaL.)农林8号(N8)及其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突变体农林8号m(N8m)为材料,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适合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并通过双向电泳图谱的比对,共找到15个差异蛋白点,分为供试材料间差异、苯达松处理前后差异和N8在苯达松处理后特异表达等3种类型。结合苯达松抗性比较及苯达松残留分析,推测材料间差异是因γ射线辐照引起基因结构变异,从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苯达松处理前后差异与氧自由基清除酶系或系统获得抗性相关酶系有关;N8在苯达松处理后特异表达与苯达松代谢有关。

关键词: 水稻 微粒体 双向电泳 苯达松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喷施苯达松对混制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苯达松对混制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混播制种苯达松用药时期越早,恢复系杀死的越彻底,生产的杂交种产量越高,种子纯度越好;又因见穗期喷药对父本的花粉育性没有太大影响,所以混播制种喷施苯达松的最佳时期是见穗期。

关键词: 混制1号 苯达松 喷药时期 花粉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达松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

农药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一种苯达松及其代谢产物6-OH苯达松、8-OH苯达松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柱分离,三元混合流动相[乙腈+水+85%磷酸=45+55+0.08(v/v)]进行洗脱,流速0.8ml/min,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在238nm条件下进行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苯达松、6-OH苯达松和8-OH苯达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7%、0.63%、0.53%;回收率分别为100.36%、96.14%、105.0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4、0.9989、0.9994。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苯达松 6-OH苯达松 8-OH苯达松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

农药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两个水稻突变体农林 8m和 80 77S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生理和遗传规律 ,综述了其对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分子机理。普通水稻品种具有对苯达松抗性是由于苯达松在普通水稻品种细胞中被羟基化 ,并最终被代谢为对植物无毒性的 6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和 8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普通水稻品种具有的苯达松抗性基因可能是编码与苯达松羟基化相关的某种P4 5 0酶 ,或者编码某种参于解毒的受体蛋白 ,而苯达松本身对P4 5 0酶和受体蛋白有诱导和激活作用 ;此外 ,苯达松抗性基因也可能是一种催化羟基化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同淀粉合成酶相似的缀合酶基因 ,而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表现出对苯达松敏感致死是由于γ 射线导致上述与苯达松解毒相关的酶活性丧失所致。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苯达松 敏感致死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将水稻除草剂敏感 (致死 )基因转移到杂交水稻的父本中去 ,培育能够混播制种可以进行机械化收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新热点。笔者将 6a 10季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得出了父本致死致伤的适宜用量 ,选出了强优势的新组合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 水稻除草剂 苯达松 敏感基因 杂交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