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德文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稃色标记基因;苯达松;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17 年 05 期

页码: 924-929+939

摘要: 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 相关文献

[1]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王云生,孙明娜,周俊峰,张德文,朱启升,杨剑波. 2009

[2]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 向太和,杨剑波,黄大年. 2004

[3]苯达松敏感基因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王士梅,朱启升,汪婉琳,张德文,杨前进,王云生. 2008

[4]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朱启升,王安东,杨前进,李布青,张德文,许家平. 2000

[5]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王云生,吴义林,张德文,王纯阳,朱启升,杨剑波. 2009

[6]苯达松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 王云生,孙明娜,高同春,陆徐忠,杨剑波. 2006

[7]适用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及苯达松抗性相关蛋白的初步分析. 王云生,陆徐忠,王智勇,宋丰顺,李莉,杨剑波. 2007

[8]水稻及其敏感突变体苯达松抗性的生理生化差异研究(英文). 王云生,陆徐忠,孙明娜,宋丰顺,李莉,高同春,杨剑波. 2008

[9]不同时期喷施苯达松对混制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张德文,陈多璞,杨前进,朱启升. 2007

[1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选育光敏不育系3418S上的应用. 罗彦长,王守海,李成荃. 2002

[11]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李成荃. 1992

[12]孕穗肥氮肥用量对抛栽杂交中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段素梅,朱启升,陈周前. 2011

[13]籼型三系不育系M98A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黄一飞,兰陆寿,胡峰,庆瑢,孙明. 2006

[14]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Ⅲ)——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研究. 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爽,杜士云. 2002

[15]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 陈刚,吴文革,胡鹏,陈楠,许有尊,习敏,孙雪原,黄义德,董伟. 2017

[16]籼型两系不育系191S选育与应用. 从夕汉,阮新民,施伏芝,杜弘杨,罗玉祥,罗志祥. 2022

[17]杂交水稻异质四系三交种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童继平,吴跃进,韩正姝,方文贤. 2001

[18]两优培九在安徽的种植表现及发展前景. 周守年,栗云端. 2001

[19]两系中籼徽两优6号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杨联松,白一松,钱征,陈文彬,郑立平,周守年. 2012

[20]皖稻69的选育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李泽福,严企松,韦时遇,唐光勇,夏加发,王安东,曹甦云.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