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德文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稃色标记基因;苯达松;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17 年 05 期
页码: 924-929+939
摘要: 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 相关文献
[1]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Zhu qisheng. 2011
[2]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王云生,孙明娜,周俊峰,张德文,朱启升,杨剑波. 2009
[3]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 向太和,杨剑波,黄大年. 2004
[4]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王云生,吴义林,张德文,王纯阳,朱启升,杨剑波. 2009
[5]苯达松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 王云生,孙明娜,高同春,陆徐忠,杨剑波. 2006
[6]适用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及苯达松抗性相关蛋白的初步分析. 王云生,陆徐忠,王智勇,宋丰顺,李莉,杨剑波. 2007
[7]水稻及其敏感突变体苯达松抗性的生理生化差异研究(英文). 王云生,陆徐忠,孙明娜,宋丰顺,李莉,高同春,杨剑波. 2008
[8]不同时期喷施苯达松对混制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张德文,陈多璞,杨前进,朱启升. 2007
[9]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朱启升,王安东,杨前进,李布青,张德文,许家平. 2000
[10]苯达松敏感基因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王士梅,朱启升,汪婉琳,张德文,杨前进,王云生. 2008
[1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选育光敏不育系3418S上的应用. 罗彦长,王守海,李成荃. 2002
[12]籼粳交组合甬优1540钵育机插超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群体光合特征. 吴文革,WU Wenge,XI Min,习敏,XU Youzun,许有尊. 2017
[13]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李成荃. 1992
[14]孕穗肥氮肥用量对抛栽杂交中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段素梅,朱启升,陈周前. 2011
[15]籼型三系不育系M98A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黄一飞,兰陆寿,胡峰,庆瑢,孙明. 2006
[16]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Ⅲ)——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研究. 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爽,杜士云. 2002
[17]籼型两系不育系191S选育与应用. 从夕汉,阮新民,施伏芝,杜弘杨,罗玉祥,罗志祥. 2022
[18]杂交水稻异质四系三交种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童继平,吴跃进,韩正姝,方文贤. 2001
[19]两优培九在安徽的种植表现及发展前景. 周守年,栗云端. 2001
[20]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531.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民,从夕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耐热性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
作者:李克阳;张伟;台德卫;石英尧;张德文
关键词: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高温结实率;界定温度
-
适宜机械化混播制种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新混优6号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张德文;宋少杰
关键词: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新混优6号;选育
-
香型温敏核不育系皖香22S的选育研究
作者:张德文;张伟;汪婉琳;台德卫
关键词:香型;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繁殖技术
-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科36S的选育过程及繁殖技术
作者:张德文;张伟;汪婉琳;台德卫;张效忠
关键词:水稻;科36S;温敏核不育系;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繁殖技术
-
杂交水稻品种两优22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汪婉琳;张德文;张伟;杜玉林
关键词:水稻;两优224;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
一种水稻种质资源创制方法的研究
作者:张伟;周坤能;宋少杰;汪婉琳;张德文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Z071S的选育
作者:张德文;汪婉琳;张伟
关键词:杂交水稻;温敏核不育系;Z071S;优质;抗病;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