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离子束(模糊匹配)
6条记录
离子束诱变桑品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RAPD比较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 RAPD技术对一离子束诱变品种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 RAPD指纹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两者间在同工酶酶谱及 RAPD指纹上均存在差异 ,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实了育成的鸡变品种确为不同的变异类型 ,结合形态性状的调查结果推断此变异品种为一颇具潜力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离子束 诱变 同工酶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注入水稻诱发当代损伤效应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籼型转基因水稻种子为材料 ,用不同的离子种类、能量和剂量进行辐照 ,采用 3因子 3水平 9个处理的正交试验 ,调查离子束注入对诱变当代幼苗存活率及幼苗生长速度起主导作用的物理因子 ,以研究离子注入水稻诱发当代损伤的效应。结果发现 ,影响存活率效应最大的是注入离子的能量 ,以低能量 (15kev)的离子注入效果最佳 ;影响苗期生长的主效因子是注入离子的种类 ,以Ar+ 为最佳

关键词: 离子束 诱变因子 损伤效应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束对籼粳交的亲和性改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水稻籼粳交后代结实率低、亲和性不良问题在籼粳杂交育种工作中随处可见。离子束辐照会使亲和性得到改良 ,尤其是用未处理的籼型材料作母本、已处理的粳型材料作父本的配组方式为最佳

关键词: 离子束 亲和性 结实率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束注入改良水稻广亲和系02428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9

摘要:对经离子束诱变的突变后代受测品系与籼、粳测验种测交F1 的黑染花粉率与小穗结实率的分析表明,两者相关不显著,建议在广亲和性品种筛选中宜以F1 小穗结实率作为亲本亲和性鉴定的主要指标。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 较原品种显著增产的广亲和新品系S9148。认为物理诱变是改良水稻广亲和系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离子束 广亲和性 黑染花粉率 小穗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束辐照M13mp18 DNA(RF1)诱导lacZ突变的序列分析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离子束辐照的M13mp18 DNA(RF1)转染宿主菌E.coli JM103发现:被处理的DNA除了一部分可以失去转染活性外,还能使其上的lacZ基因发生较高频率的突变,在存活率为20%左右时,lacZ的突变频率可达(3.6~16.8)×10~(-4),为自发突变的2.3~10倍。通过对其中的10个突变体进行DNA测序,发现一些突变体在被测序的250bp范围内,可发生多达5~6个位点的碱基变异,这是在其它DNA直接辐照诱变的实验中(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所很少见到的。碱基变异的类型则主要有转换(50%)、颠换(45%)和缺失(5%),转换主要以C→T和A→G为主,颠换则主要以C→A和C→G为主。在组成DNA的4个碱基中,尤以胞嘧啶最易发生变异(占整个突变碱基的60%)。通过对突变碱基周边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左右边界分别为TG和CT的碱基位点似乎比较容易发生碱基的变异。

关键词: 离子束 辐照 M13DNA lacZ突变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科学通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转基因的研究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近几年又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的PEG和电激法介导的转基因研究更趋于成熟,尽管这一途径技术难度大并存在着基因型限制,但仍以其较好的可靠性而被认为是最富成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枪.激光微束、超声波等物理手段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都减去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并在很大程

关键词: 离子束 DNA导入 hph基因 水稻种子胚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