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梨(模糊匹配)
8条记录
我国近十年栽培领域科研态势分析研究

东南园艺 2023

摘要:栽培技术的研究是梨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为了探究我国近十年栽培领域的科研态势,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使用ITGInsight、Origin、Ucinet、VOSviewer等软件,从发文机构、学者、期刊、科研合作、研究主题等方面切入,系统分析我国近十年栽培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研究表明:在我国栽培领域的科研工作,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竞争力最强;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机构占据研究的重要地位;王文辉、贾晓辉、王志华、王少敏、柴仲平、张绍铃等学者具有较强的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学者之间的科研合作主要集中在同机构,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较为松散;《北方园艺》《中国果树》等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较大.近十年,栽培领域主要是围绕着病虫害防治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以及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等热点研究.

关键词: 栽培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态势 病虫害 田间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园锈病发生调查及田间药剂防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目的]明确梨锈病在安徽合肥地区的发生情况,筛选出防治梨锈病的有效杀菌剂并确定其防治最适用药间隔期.[方法]以5年生"砀山酥梨"为试材,通过监测田间梨锈病不同时间点的病斑数并测量每病斑大小,结合天气因素,调查梨锈病的发生情况.再选取11种杀菌剂并制定4种施药间隔期进行田间试验,筛选最佳的药剂以及施药间隔期.[结果]安徽合肥地区梨园叶片从4月上旬开始出现梨锈病病斑,4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5月中旬病情稳定,不再发生新病情;且4月降雨量多是梨锈病发生的关键因素.11种杀菌剂对砀山酥梨梨锈病的防治试验表明,三唑类药剂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优于其他9种药剂,其中农抗120、萎锈灵、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防治效果较差.间隔7 d或者间隔14 d施药都可以控制梨锈病发生率.[结论]在安徽合肥地区,选用腈菌唑或苯醚甲环唑分别在4月上旬发病初期和4月下旬发病高峰期分2次进行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梨锈病.

关键词: 锈病 化学防治 施药间隔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 T)是一种新型的遗传分子标记技术。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水平设计方法,优化并建立的适宜SCo T分子标记体系,通过SCo T标记技术,分析了安徽省砀山县的43份(Pyrus spp.)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后SCo T-PCR反应体系:10×Easy Taq Buffer(含2 mmol/L Mg2+)2.5μL,模板DNA终浓度30 mg/L,上下游引物终浓度1.0μmol/L,d NTPs终浓度0.2 mmol/L,Taq DNA聚合酶1.0 U,总体积为25μL。随机选取2个DNA模板进行引物筛选,最终从67条引物中筛选出16条扩增条带清晰且有差异性的引物,共扩增出14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26条,多态性比率为86.1%,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9.1条带。SCo T标记的43个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17~0.931,平均值为0.685。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0的水平上,43份材料分为A和B两组;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6的水平上,A组又分为6个亚组(Ⅰ~Ⅵ)。所研究的43份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能够被SCo T分子标记有效地检验,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安徽省砀山县种质资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阿维菌素ME在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研究3%阿维菌素ME在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为其在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在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阿维菌素在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2.6天和2.1~5.7天;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0090 mg/kg、土壤中最高为0.0157 mg/kg。中国规定中阿维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02 mg/kg,以此依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用于防治梨木虱,于梨木虱若虫发生期田间喷雾,施药剂量不超过18 mg a.i./kg,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发育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砀山酥梨为材料,于花后15d对果实套袋,观察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石细胞团分布,测定石细胞、木质素及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含量及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以期探讨套袋对石细胞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下降31.6%,石细胞团数量减少28.0%,石细胞团直径减小45.8%。木质素含量下降13.9%,木质素含量与石细胞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梨果实发育的整个时期,套袋果实中PAL、C4H、4CL和CAD活性受到抑制,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肉桂酸、香豆酸、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降低。套袋使木质素合成减少,石细胞发育受到阻碍。砀山酥梨果实木质素合成可能主要是通过香豆酸途径。

关键词: 套袋 石细胞 木质素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品种‘砀山新酥’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砀山新酥’是从‘砀山酥梨’中优选出的中熟新品种。成熟期比‘砀山酥梨’提前15d左右。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5;平均单果质量37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总酸0.079%,去皮硬度6.4kg·cm-2,果肉石细胞团(直径>0.25mm)含量为1778mg·kg-1,果肉白色,质地细腻,酸甜,具微香,口感好,品质佳。适应性强,丰产,稳产。

关键词: 变异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砀山梨产地环境农药的残留

农药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砀山梨园的、土壤、水源采样,并进行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砀山梨的农药残留含量没有超过国标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土壤中部分含有滴滴涕残留,但含量较低。水源中不含有机磷、有机氯、菊酯农药残留。

关键词: 农药 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与薄壁细胞发育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砀山酥梨为材料,对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形成、石细胞团增大及薄壁细胞膨大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细胞先由果肉细胞壁不均匀加厚,进而形成厚壁细胞。石细胞形成始于花后15d,此后一周内形成大量石细胞;花后23d,石细胞聚簇,石细胞团大量出现,石细胞团直径增大;花后67d,石细胞团直径最大,此时薄壁细胞以长条状和椭球状两种方式膨大。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花后51d,石细胞含量达18.95%,以后石细胞含量下降。石细胞含量的下降是由于果实生长和薄壁细胞膨大引起的相对下降。

关键词: 砀山酥梨 石细胞 薄壁细胞 解剖学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