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种养殖模式罗非鱼品质比较分析与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水槽组)、稻田养殖(稻田组)和池塘养殖(池塘组)3种不同养殖模式对罗非鱼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养殖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选取平均体质量为595±88、625±75和644±21 g的罗非鱼分别饲养于水槽组、稻田组和池塘组养殖模式下,通过每克氮氨基酸评分模式、完全蛋白质评分模式和质构特性参数评价对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结果】在常规营养成分方面,3组罗非鱼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水槽组罗非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和稻田组(P<0.05,下同),稻田组罗非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水槽组和池塘组。在氨基酸组成方面,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含量最高,稻田组罗非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显著高于池塘组和水槽组,3组罗非鱼肌肉ΣEAA/氨基酸总量(ΣTAA)范围为0.39~0.41,ΣEAA/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为0.65~0.68。在必需氨基酸评价方面,水槽组罗非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2689 mg/g N)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87.96)最高,池塘组次之,稻田组最低。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水槽组罗非鱼肌肉硬度显著低于稻田组和池塘组,胶黏性显著高于稻田组和池塘组。【结论】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下生产的罗非鱼肉质综合评价最佳,养殖效果好,且符合当前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要求,可在适宜区域内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罗非鱼 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 稻田养殖 池塘养殖 营养成分 分析


基于CNKI的猪蓝耳病文献计量分析
《生物技术进展 》 2016
摘要:为了解我国猪蓝耳病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2004-2015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SCI、EI、核心以及CSSIC来源期刊的论文数据为对象,从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所覆盖的学科、论文所属的期刊分布、论文研究层次分布、主要基金项目来源、作者和研究机构、关键词词频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比较。我国猪蓝耳病研究相关论文主要集中于畜牧与动物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猪蓝耳病研究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核心期刊《动物医学进展》载文最多,畜牧兽医、动物相关期刊是猪蓝耳病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期刊;主要研究学者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其中论文数量发表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目前猪蓝耳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包括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疫苗的研制和猪蓝耳病的有效防控。防控猪蓝耳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疫苗,但是传统的控制方法,对于新出现的变异蓝耳病病毒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加强猪蓝耳病病毒遗传变异的监测,掌握病毒的变异趋势是当前猪蓝耳病研究的前沿领域,而研发更为有效的疫苗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2002年-2011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发表论文统计与分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13
摘要: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索引》为统计源,对2002年-2011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在国内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发文量和被引量、院属单位发文统计以及排名前20位的发文作者、被引论文、被下载论文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客观反映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论文产出情况及学术水平,为管理部门的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桑椹果醋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
《中国调味品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来提取桑椹果醋中的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然后结合谱库检索技术对其化合物进行鉴定,最后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试验共分离鉴定出53种风味物质,分别为酯类(21种)、醇类(13种)、酸类(9种)、酮类(1种)、醛类(2种)、酚类(1种)、杂环类(3种)、烃类(3种).相对含量中最高的是醇类,为61.62%;其次为酯类,相对含量为19.92%;酸类物质含量为11.32%.
关键词: 桑椹果醋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物质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