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金鱼的遗传特性及人工选育方法
《安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该文介绍了草金鱼的分类地位、生活和繁殖习性、遗传与变异、人工选育方法、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等,并对其市场应用开发前景作出了展望,为推动草金鱼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外塘中华鳖病害生态防控效果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检验外塘中华鳖疾病的生态防控效果,该研究选用4口条件相同且相邻的外池塘,分别进行了中华鳖疾病生态防控与常规防控试验,试验周期193d。结果显示:采用生态防控的3口池塘,中华鳖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其成活率提升3~6个百分点,净增重量提高10.4%~19.3%,饵料系数下降0.21~0.30,表明生态防控效果优势明显。
安徽省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变异区序列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斑综合征已给安徽省克氏原螯虾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安徽省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分子流行病学,2016年4—8月在安徽省6个市采集9个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样本进行WSSV套式PCR检测,扩增病毒可变区ORF94、ORF75和ORF125,将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9个样本均在第1轮PCR扩增中获得阳性结果,其ORF94的重复单元(repeat unit,RU)数量为2、4、7、8和12,2RUs为常见基因型,ORF75的组合RUs总数为3、6、9、10和11,9 RUs为常见基因型,排列顺序为45、102、45、102、3×45、102和45,ORF125的RUs为5~9,其中7 RUs和6 RUs为常见基因型。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ORF94 ORF75 ORF125 序列分析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殖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15
摘要:传统的水稻种植环境伴随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而不断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的稻田养鳖模式,通过中华鳖与水稻的有机结合,使中华鳖捕食田间虫害、清除杂草、疏通泥土;同时中华鳖养殖的残饵粪便又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40%~50%,改良了种养殖田间生态环境,减轻了面源污染,提升了水稻和鳖产品品质,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目前稻田养鳖的种养模式在安徽刚刚起步,为了广大农民能够准确掌握稻田养鳖知识,方法和技术,该文就相关重要环节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