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华北大黑鳃金龟生物钟基因HoPer的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周期蛋白基因(Period,Per)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2龄幼虫中克隆到生物钟基因HoPer,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采用RT-qPCR技术检测HoPer在不同发育阶段、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以及不同光周期下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oPer编码1 17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129.67 kDa,等电点为5.62。HoPer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2个PAS和1个Period C结构域,是昆虫PER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表达模式分析得出:HoPer在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在卵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HoPer在雌雄成虫的头和触角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翅和足,在胸和腹中表达水平最低;雌雄成虫中HoPer在试验设定的5个光周期中未发现明显的表达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华北大黑鳃金龟HoPer基因功能以及其在生物钟网络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生育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指标,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分别接入不同数量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研究其为害玉米后对产量和其他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建立不同生育期产量损失与不同为害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大喇叭口期接虫对玉米成株期株高有显著影响,玉米各生长时期接入不同数量草地贪夜蛾后对产量损失均有显著影响。根据防治成本及玉米产量等指标计算出国内玉米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5.56%。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期的防治指标分别是为害率达8.72%、7.99%和6.17%。
暗黑鳃金龟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复配种衣剂的田间药效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筛选高效安全的花生种衣剂,选用7种杀虫剂对暗黑鳃金龟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复配杀菌剂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制成种衣剂开展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杀虫剂原药中,联苯菊酯、噻虫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7日龄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较高,96 h的LC50依次为0.490、12.923和14.705 mg/kg。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添加杀菌剂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复配后处理,出苗率、防治效果、保果效果和增产率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中以12%联苯菊酯·吡唑醚菌酯和12%联苯菊酯·戊唑醇的综合防效最佳,可作为花生病虫害防治的轮换药剂推广应用。
8种药剂对小麦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蚜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为小麦蚜虫的防治和药剂轮换使用筛选药剂.[方法]室内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浸渍法,田间采用喷雾法评价8种药剂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结果]在评价的3种化学药剂中,毒死蜱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LC50值最低,且田间防效最好,5种植物源农药中烟碱AS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结论]在麦蚜发生较轻时,可用烟碱替代化学农药防治麦蚜,遇麦蚜大发生,可用毒死蜱进行防控.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对花生蛴螬的减药防控效果
《花生学报 》 2020
摘要:为明确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对防治花生蛴螬的减药防控效果,本研究将2种生物农药(白僵菌、绿僵菌)与2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辛硫磷)及1种化学杀菌剂(萎锈·福美双)混用,评价其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效及对出苗等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剂量下,单独应用2种生物农药对蛴螬防治效果显著低于2种化学药剂;2种生物农药半量混用后的出苗率和防治效果均为最差;分别将吡虫啉和辛硫磷与2种生物农药剂量减半后混用,其防治效果与常规剂量应用化学农药无显著性差异;添加杀菌剂萎锈·福美双可明显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因此,推荐使用2种化学杀虫剂减半剂量(吡虫啉:1.50 mL/kg种子,辛硫磷:20.00 mL/kg种子,二选一),加入杀菌剂萎锈·福美双(3.00 mL/kg种子)混合后拌种,在播种时加入减半剂量的生物农药(2.25 kg/hm2白僵菌拌毒土或15.00 kg/hm2绿僵菌穴施,二选一)来防控花生蛴螬,达到减施化学农药,增效提质的目的.
草地贪夜蛾对氧化芳樟醇的趋性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植物挥发物作为增效剂增加昆虫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已成为研究趋势.本研究利用触角电位仪以及Y形嗅觉仪研究草地贪夜蛾对3个浓度梯度氧化芳樟醇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雄蛾对各浓度氧化芳樟醇都具有较强的电生理反应,且雌蛾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电生理反应值最高,为(0.40±0.051)mV,显著高于雄蛾;行为研究结果则表明,草地贪夜蛾雌虫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而雄蛾则对浓度为10μg/μL的氧化芳樟醇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性.本研究为开发有效的植物源草地贪夜蛾引诱剂提供了基础.
杀虫剂及其复配对安徽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
《农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安徽韭菜韭蛆的杀虫剂及复配组合。[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法测定杀虫剂及复配剂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噻虫胺对安徽韭菜韭蛆室内毒力最高,田间用量为750 g a.i./hm~2时,韭蛆防效达100%,药后1代成虫防效达90%以上。此外,噻虫胺·辛硫磷(375+3000)g a.i./hm~2时,韭蛆和药后1代成虫防效均可达100%。噻虫胺·溴氰菊酯(750+15)g a.i./hm~2时,亦可有效防治韭蛆及药后1代成虫。[结论]防治安徽韭菜韭蛆,可选用噻虫胺,亦可选用噻虫胺与辛硫磷(1∶8),或噻虫胺与溴氰菊酯(50∶1)复配。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防效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花生常用拌种药剂的苗期安全性及田间防效,采用盆栽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拌种在不同温度、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综合比较得出安全性依次为毒死蜱>氟虫腈>吡虫啉;分别加入4种杀菌剂混配拌种后发现,出苗率和其它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萎锈·福美双效果最好。田间试验得出:毒死蜱单独拌种具有较高的杀虫增产效果,加入杀菌剂有一定的增效;吡虫啉与萎锈·福美双混配拌种可提高出苗率及防虫效果,增产率为53.59%;氟虫腈拌种后防虫效果较差,与4种杀菌剂混配后增效不显著。
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及防治适期的选择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寻找防治最佳时期。该研究以安徽北部亳州市和中部合肥市为监测点,利用黄板诱集监测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确定韭蛆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大棚内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6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露地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5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和第1代。此外,韭蛆成虫高峰期后1周施药处理防效最高,施药后2周和4周防效均在90%以上。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的发生,呈春秋两季多峰型,大棚内韭菜防治关键期为当年11月,翌年2月中下旬及4月上中旬;露地韭菜防治关键期为11月及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安徽省韭菜韭蛆为害分布调查和种类鉴定
《中国植保导刊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经取样调查,发现韭蛆在安徽省主要韭菜种植区均有分布。但北部地区韭蛆为害相对较重,不防治可造成韭菜成片死亡,损失可达30%以上;南部地区韭蛆数量很少,基本不造成为害,韭菜损失一般在5%以下。采集安徽省内韭蛆为害较重的北部4市7个韭菜种植点韭蛆样品,通过扩增韭蛆中COI和Cytb的序列片段鉴定韭蛆种类,并分析了不同地理种群韭蛆间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7个韭蛆地理种群均为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且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只有Majing(马井)种群的COI基因在552和563两个位点的与其他种群有差异,Yanji(颜集)种群的Cytb基因在226,378,397,415的4个位点与其他种群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