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海洋(精确检索)
作者:侯冠军(精确检索)
48条记录
长江野鲤(Cyprinus carpio)及两种养殖鲤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鲤鱼遗传资源保护及利用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黄河鲤(Huanghe Cyprinus carpio,人工养殖群体)、长江野鲤(Changjiang wild Cyprinus carpio,安徽段)、安徽养殖鲤(Anhui cultured Cyprinus carpio,宿州市)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表明:3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水平,且长江野鲤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黄河鲤、安徽养殖鲤;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30个位点中76.67%的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距离、遗传相似度、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树及贝叶斯聚类分析均显示,长江野鲤与安徽养殖鲤亲缘关系较近,研究情况与实际生产中养殖户从长江里获得鲤鱼亲本用于繁殖苗种的现象相符。突变-漂移平衡分析显示,在TPM模式下,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中黄河鲤群体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需进一步扩大选育群体。总体来说,黄河鲤、长江野鲤、安徽养殖鲤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具有进一步的选育空间。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翘嘴鳜皮肤、鳞片、鳍色素细胞显微观察

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冰冻切片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体质量500 g 1龄翘嘴鳜皮肤、鳞片和鳍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皮肤纵切显微观察显示,眼后头部、体侧黑斑、体侧下部皮肤主要含黑色素细胞,喉部及腹部皮肤主要含虹彩细胞.皮肤横切显微观察显示,在皮肤表面,黑色素细胞聚集呈团状或块状,黄色素细胞呈颗粒状,虹彩细胞呈长梭形.苏木精—伊红染色下,皮肤黑色素细胞呈棕黑色,虹彩细胞呈浅灰色.皮肤色素层主要分布在表皮层与真皮疏松层之间、真皮致密层与肌肉相连处,少量分布在真皮疏松层纤维组织上.鳞片显微观察显示,眼后头部、体侧黑斑、体侧下部鳞片主要含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喉部及腹部为透明状,不含或含少量黑色素细胞及黄色素细胞.鳞片黑色素细胞胞体大,胞体周边分枝多且细,黄色素细胞呈颗粒状.鳍显微观察显示,鳍主要含黑色素细胞及黄色素细胞,不同部位各色素细胞占比、大小及着色存在较大的区别.翘嘴鳜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虹彩细胞不同的调配比及着色深浅,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特征的条纹及图案,利于隐藏及捕食,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关键词: 翘嘴鳜 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黄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稻鳜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探讨稻渔综合种养在稳粮、促渔、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方法]通过克氏原螯虾、水稻、鳜鱼共作模式,从经济、生态效益、农业风险评估角度探讨了生态种养融合技术。[结果]通过虾、水稻、鳜鱼共作,利润达到77 125元/hm2,较水稻单作提高了10倍;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少量施肥,养殖模式绿色环保,产品品质接近天然;多品种综合种养农业风险较低,且效益稳定。[结论]该模式是对传统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的突破,生态环保,能提质增效。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水稻 种养 共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呼肠孤病毒AH528株全基因组特征及进化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引起的严重危害1~2龄草鱼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研究从安徽合肥地区患典型草鱼出血病的病鱼组织中分离到1株新的GCRV致病株,暂命名为GCRV-AH528。鱼体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病症状:体背发黑,鳍基部、腹部、口腔、鳃丝、肠道充血发红。全基因组特征分析显示,GCRV-AH528由11个双链RNA节段组成,节段大小在1027~3925 bp之间,AT平均含量为50.2%,GC平均含量为49.8%。与其他GCRVⅡ型毒株相比,L1节段在701~702位置缺少3个核苷酸(TAT),少编码1个酪氨基;M4节段出现突变,含2个开放阅读框,编码2个非结构蛋白NS9和NS69。所有节段两端均含有6 bp保守的末端核苷酸序列5'-GUAAU/CU…UU/GCAUC-3';另除L1、M6节段外,其余9个节段均在编码区两侧发现5~9 bp的颠倒互补序列。GCRV-AH528与其他呼肠孤病毒核苷酸平均相似度在37.1%~98.1%之间;编码蛋白平均相似度在24.3%~98.3%之间。基于VP1蛋白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水生呼肠孤病毒属,在氨基酸水平上与典型株GCRV-873株的进化关系较远。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毒株为一株新的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致病株。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草鱼呼肠孤病毒 VP1蛋白 水生呼肠孤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高糖、高脂饲料利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限定日投喂率时,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高糖、高脂饲料利用的影响。对照组以高蛋白质饲料日投喂2次,HC2、HL2组分别以高糖、高脂饲料日投喂2次,HC4、HL4组分别以高糖、高脂饲料日投喂4次。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2尾初始体重为(13.18±0.24)g的健康异育银鲫。试验期为7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HL4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HC4、HL4组肝体指数显著增大(P<0.05)。2)HC4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HC2组(P<0.05),而肠道淀粉酶活性则相反;HL4组肠道脂肪酶、淀粉酶活性较HL2组显著下降(P<0.05)。3)HL4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HL2组显著下降(P<0.05),HC4、HC2组肝胰脏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除HL4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HL2组(P<0.05)外,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在日投喂率一定的前提下,投喂频率由2次/d增至4次/d降低了异育银鲫对高脂饲料的利用,对高糖饲料的利用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投喂频率 脂肪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疫苗在安徽东至县草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养鱼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产量在所有淡水养殖鱼类中居首位,每年因疾病造成的病害减产要占年度草鱼总养殖量的30%以上。草鱼为安徽东至县淡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2.51万亩,其中池塘1.31万亩,湖泊1.2万亩(面积在100~2000亩),养殖农户352户,年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鲤池塘健康养殖不同模式比较试验

水产养殖 2014

摘要:黄河鲤鱼是我国4大淡水名鱼之一,肉质细腻鲜美,是故黄河原有的优质鱼类,池塘养殖鲤鱼在黄淮区域有广泛基础,为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笔者采取不同放养模式、科学投饲、水质调控等措施进行了黄河鲤鱼池塘健康养殖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养殖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安徽省砀山县丽沐渔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故黄河上游官庄黄河故道区,试验池塘2口,1#面积3 335 m2,2#为对照池塘面积3 33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故道区拦网套养鳜鱼试验

水产养殖 2013

摘要:安徽省砀山县中北部的黄河故道长达46.4km,湿地有7 000 hm2,其中水面积约1 000 hm2,平均水深2~5 m,河槽平均宽1~1.5 km。故道区域内水质良好,4—11月份平均气温在14℃以上,透明度40~80 cm,pH值6.5~8.5,溶氧5 mg/L以上,且水草资源丰富,周边无大型污染源,为温水性鱼类栖息场和理想的天然养殖水域。近年来,砀山县政府为农业增产、增收,充分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已展开了黄河故道围拦渔业生产。但传统的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却制约着当地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探索一套创新的养殖模式是当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美洲鲥鱼苗种食性驯化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利用幼鳗、稚鳖和鱼苗专用微粒子3种配合饲料分别对体长为15、20和25mm规格的美洲鲥鱼苗进行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美洲鲥鱼食性驯化苗种成活率达65.94%~79.06%,其中有90%~95%的美洲鲥鱼生长良好,正常转食。驯食体长为15mm的苗种用鳗鲡幼鳗配合饲料取得最好的经济性状,驯食体长为20mm的苗种用稚鳖用配合饲料取得最好的经济性状,驯食体长为25mm的苗种用鱼苗专用微粒子配合饲料取得最好的经济性状,在20mm时是美洲鲥鱼驯食较好时机。

关键词: 美洲鲥鱼苗种 食性 驯化 蛋白质水平 饵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涌浪机对翘嘴红鲔精养塘溶氧调控效果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涌浪机增氧效果,进行了不同天气下(晴天、夜间、阴雨天)涌浪机(0.75kW)与叶轮式增氧机(3.0kW)对精养塘溶氧与水质调控对比试验。测试显示:晴天,相对于起始时溶氧,涌浪机塘上下水层最大升幅分别为6.4mg/L、7.1mg/L,较叶轮式增氧机塘(5.9mg/L、6.5mg/L)和对照塘(5.3mg/L、4.0mg/L)高,涌浪机增氧能力较佳;夜间,涌浪机塘上下层溶氧在3.0mg/L、1.6mg/L左右,低于叶轮式增氧机(3.8mg/L、2.6mg/L),增氧效果欠佳;阴雨天,3个塘口上层溶氧最大升幅分别为:涌浪机1.7mg/L,叶轮式增氧机2.6mg/L,对照塘1.0mg/L,涌浪机增氧次于叶轮式增氧机。pH值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涌浪机,pH值更接近于鱼类最适范围(7.0—8.5),可改善水质。因此,涌浪机应与其他增氧机械配合使用,将会取得更好的增氧效果。

关键词: 溶氧 增氧 涌浪机 叶轮式增氧机 翘嘴红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