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BLUP)基本原理、估计模型、基本步骤、优点、注意问题、基于BLUP估计育种值的综合指数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综述了其在猪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皖系白猪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系白猪2世代猪从初生到90日龄生长迅速,到90日龄时体重达初生重的26倍。断奶对生后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大,但早期断奶可及早锻炼仔猪的采食,并能提高生长期的采食量,从而提高断奶后生长速度。其早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可用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精度为0.996 3,据此模型可建立皖系白猪的早期生长曲线,为其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淮猪及杂交后代肌纤维直径变化及其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品种和杂交组合肥育猪(淮猪、长淮、大长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血缘比例对淮猪肌纤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杂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淮猪(P<0.05)。淮猪的肌纤维直径介于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瘦肉型猪之间。肌纤维直径与胴体性状(瘦肉率、眼肌面积、背最长肌全重、背最长肌率、脂肪)呈较强的相关性。淮杂猪肉质理化性状中(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贮藏损失)3项指标明显变差(P<0.05),但pH值变化不显著。作者认为淮猪杂交后代的肌纤维直径较纯种淮猪粗,淮杂猪肉质也较纯种淮猪差。
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B超仪对 3个猪种共 2 0头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进行了活体测定 ,分析其测定结果与A超活体、屠宰后胴体及胴体瘦肉率的关系 ,探讨B超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 :同一性状B超活体测定值与A超活体、胴体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 (p <0 .0 1) ;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与胴体瘦肉率为负相关 ,B超活体测定眼肌面积与胴体瘦肉率为正相关 ,皆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 ,并建立了胴体瘦肉率对B超活体测定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
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淮猪新品系产仔数的影响
《养猪 》 2005
摘要:此研究发现,在淮猪新品系Ι世代中具有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SR)基因的多态性。FSHβ基因中A基因频率(60.53%)高于B基因频率(39.47%);ESR基因中C基因频率(64.47%)高于D基因频率(35.53%)。不同基因型与初产产仔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淮猪新品系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AA基因型的产仔数最高(11.58头),比AB基因型高1.68头,比BB基因型高1.51头;FSHβ基因和ES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以BBDD型和AACD型产仔数最高,分别为12头和11.83头。
DNA标记辅助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 》 2004
摘要:DNA标记辅助选择(简称MAS)为猪的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性方法。本文将从MAS的原理和实施方案、猪的基因图谱、猪育种中的若干重要DNA标记、MAS应用效果的理论研究和MAS应用实践等方面,综述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1世纪中国养猪业发展战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当今及未来的猪业发展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①根据市场需求 ,组织计划规模生产口味好 ,猪肉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低的安全优质猪肉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②在猪种改良上 ,应力争培育出含有一定比例中国猪血液的新品系 ,以保持较高的繁殖力和较好的肉质。③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 ,研制多种类型的无公害预混料、绿色全价饲料。④大力推广集约化、规模化养猪 ,筛选制定产供销一体化适合本地区的生态养猪模式。⑤在疾病防治方面 ,强化防疫和免疫 ,严格控制疾病传播 ,减少猪场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