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吴德祥(精确检索)
51条记录
优质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163S'特征特性及其基因型解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了制定合理的育种计划,对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163S’特征特性及基因型进行解析。以‘7-163S’及其配制组合或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使用基因组测序和RiceNavi数据库解析‘7-163S’的基因型。结果表明,‘7-163S’农艺性状优异,可繁性好,育性起点温度低、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已育成4个品种或组合,均表现出生育期适中、优质、丰产性好等特点。基因型分析表明‘7-163S’含有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抗性等位基因,以及低垩白、高氮肥利用效率、耐冷等优异等位基因。然而,其缺乏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2、Pi9和Pigm、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香味基因fgr及镉低积累基因OsCd1和OsNRAMP5等。将基因型与表型结合,可为基因聚合增强‘7-163S’抗性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水稻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7-163S’ 特征特性 基因型解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地区主栽粳(糯)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生物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徽省近年来主栽的21份粳(糯)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国家标准NY/T 1433—2014中推荐的48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研究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48对引物中21个SSR标记在21份材料中存在多态性,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2.81个。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Shannon’s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99~1.163,平均值为0.657;Nei’s指数变幅为0.095~0.620,平均值为0.390。多态信息含量(PIC)处于0.091~0.549,平均值为0.331。21个品种间存在一定遗传差异,但等位基因观测数、Shannon’s指数、Nei’s指数均较低,表明21个品种间遗传背景较为狭窄。UPGMA聚类分析表明:21个粳(糯)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26~0.954,遗传相似系数在0.62处可将21个品种分为5个类群。根据标记的PIC值和MI值进一步简化标记的使用量,利用7个核心SSR标记构建了21份粳(糯)稻材料的标准指纹图谱,为品种真实性判别、纯度鉴定以及核心种质提纯奠定基础。

关键词: 粳(糯)稻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粳稻稻瘟病基因型与苗瘟抗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对水稻威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抗性基因与稻瘟病抗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53份粳稻审定品种或试验品系中的1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ib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占比最高,达到77.12%,其次为Pita、Pi54和Pb1,分别达到41.83%、36.6%和36.6%,Pikm、Pik、Pia、Pid3、Pi5、Pid2和Pizt基因的出现频率在11.76%~24.18%之间,供试材料中未发现Pi25基因分布.利用安徽省不同生态区的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混合菌株对153份供试材料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抗病(0

关键词: 粳稻 苗瘟 抗性基因 资源筛选 育种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平原区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1

摘要:研究了安徽沿江平原稻区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为科学选用稻麦模式适宜水稻品种类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影响大小表现为迟熟中籼>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晚粳;随播期推迟,迟熟中籼、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水稻产量均显著下降,播期对中熟中粳、迟熟中粳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与适播期春小麦接茬周年产量高低表现为"迟熟中籼稻-春小麦">"中熟晚粳稻-春小麦">"迟熟中粳稻-春小麦">"早熟晚粳稻-春小麦">"中熟中粳稻-春小麦".在稻麦不同种植模式中,5月20日前播种的"迟熟中籼稻-春小麦"模式周年温光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较目前6月9日播种的"早熟晚粳稻-春小麦"模式的周年温光生产效率提高16.26%以上、周年光能利用效率提高18.06%以上.

关键词: 水稻;播期;稻麦系统;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温光资源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有限果枝早熟棉资源利用价值研究

中国棉花 2018

摘要:为了发挥早熟棉在长江流域棉区省工、省肥、省药、衔接茬口等方面的优势,从早熟棉种质资源中选育出零式果枝、一式果枝2种有限果枝类型种质资源(品系)和二式果枝类型早熟棉种质资源(品系)在早熟性、品质和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从比较试验结果来看,零式果枝种质资源(品系)早熟性、品质最好,但产量较差,存在少量倒伏现象;二式果枝类型种质资源(品系)小区结铃数最多,但截止收花结束有较多棉铃无法正常吐絮;一式果枝种质资源(品系)产量最高,后期未吐絮铃少,可以衔接直播油菜茬口,较适合长江流域当前生产方式,具备较强的优势。

关键词: 早熟棉 种质资源 长江流域 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国审棉花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分析

棉花科学 2017

摘要:通过对2015年国家审定的14个棉花品种在区域试验的表现,从产量、品质、抗病性和特征特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衣分、单铃重、早熟性、纤维品质、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皮棉产量在21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3个、衣分总体平均值为40.59%、单铃重有达到7.1g的品种、生育期大多数在120天左右、霜前花率总体平均值为91.29%、纤维品质大多数品种达到优质水平,高抗枯萎病品种有3个、耐黄萎病品种有12个。

关键词: 2015年 棉花 国审品种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春棉F_2油后直播利用价值研究

中国棉花 2017

摘要:以5个表现突出的春棉品种F_2为研究对象,通过油后直播的方式,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对照,主要研究不同品种F_2产量、纤维品质、早熟性和僵瓣率的表现。结果表明,皖杂棉5号F_2和中棉所63 F_2早熟性、僵瓣率差于对照,但产量和纤维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保障下,春棉F_2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棉花F_2 油后直播 长江流域 价值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油(麦)后直播短季棉新品系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为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短季棉品系资源。[方法]以黄河流域、西北内陆和长江流域等地区短季棉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手段,从后代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短季棉新品系。[结果]新品系A3(从皖Z0912×中棉所50后代选育)在产量、抗性、纤维品质、霜前花率等综合性状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结论]短季棉可有效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策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大力推广发展。

关键词: 短季棉 种质资源 长江流域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棉花科学 2017

摘要:本文根据5个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受到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于皮棉产量的构成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安徽省范围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各个参加试点的单株成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在北方棉区,提高棉花的产量主要是从提高单株铃数,从而获得高产的转基因抗虫棉皮棉,试验还表明,单株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是线性正相关的关系,即单株铃数越多,其皮棉产量越高。合理的处理好三因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和不同配比,对于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棉花 转基因抗虫棉 育种 产量 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