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发明人: 何传龙;朱宏斌;郭志彬;武际;王晓波;李治林
专利号: CN201410670662.X
摘要: 一种秸秆堆肥方法,包括堆沤和堆腐两个阶段,在堆沤阶段,建堆沤坑,然后将秸秆放入堆沤坑中,每50cm厚秸秆加薄层土,将秸秆堆至高出地面1.5‑2米,形成堆顶四周高,中间凹的秸秆堆,然后从秸秆堆顶浇水,至秸秆堆体下面的坑内水满;然后顶部加土覆盖,堆沤时间为45‑70天;在堆腐阶段,将坑内堆沤秸秆翻至地面,堆成堆,进行半好气堆腐至腐熟,堆腐时间为30‑50天;秸秆变成褐色至黑褐色,秸秆残体湿时柔软易断,风干时一碰就碎,即为堆肥产品。本发明堆肥技术分前期堆沤,后期堆腐两个阶段。秸秆堆沤使秸秆充分吸水和减少堆肥体积,并通过沤制将不吸水的秸秆腊质层酯键打开,促进秸秆的腐解;后期半好气腐熟,生成腐殖质类物质,确保堆肥质量。
- 相关文献
[1]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姜槐进,苏有健. 2018
[2]建筑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赵阳,赵竑绯,朱琳琳. 2015
[3]阿维菌素类农药的残留研究综述. 郑岚,王梅,段劲生,张勇,高同春. 2011
[4]油菜秸秆的无公害处理研究. 陈丽园,夏伦志,吴东. 2010
[5]添加不同比例油菜秸秆对猪粪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 吴东,周芬,陈丽园,高红梅,王在贵. 2011
[6]发酵菌剂接种量对堆肥理化性质和有关酶活的影响. 胡红伟,李吕木,钱坤,徐年军,朱宏斌. 2013
[7]尿素硝酸铵调节碳氮比促进小麦秸秆堆肥腐熟. 李帆,王静,武际,叶寅,刘泽,朱宏斌. 2019
[8]腐熟剂对茭白秸秆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 邬刚,俞飞飞,马超,陈俊阳,袁嫚嫚,王家宝,孙志立,葛治欢,董言香,孙义祥. 2023
[9]应用DBYHY理论探讨秸秆在江淮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张立,夏伦志,张长青,杨普. 2008
[10]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19
[11]秸秆沼气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李布青,葛昕. 2015
[12]施用氰氨化钙和秸秆对淹水设施土壤磷释放动态特征的影响. 周岩,靳嘉雯,邬刚,陈硕,丁帅,陈清,崔建宇,张帅. 2023
[13]秸秆养羊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张浩,任守文,宣依群,李赛明. 2002
[14]砂姜黑土肥力特征与培肥途径的研究. 方世经,周恩嘉. 1991
[15]秸秆鸡粪混合原料沼气工程效益分析. 蒋山,李晖,戴顺利,陈鹏,樊琼,李布青. 2017
[16]秸秆在荸荠农艺栽培中的应用——以庐江县白湖镇荸荠种植为例. 王川,刘辉,施六林,王丽伟,王伟. 2015
[17]秸秆育秧基质粉碎机设计与研究. 王丽伟,王川,施六林,王伟. 2016
[18]长三角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朱丽君,王光宇,张耀兰. 2017
[19]2009年中国主要粗饲料产量分析. 万发春,刘晓牧,朱鑫,刘明杰,王文娟,宋恩亮,贾玉堂,高翔,杨在宾,孙国强. 2010
[20]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以安徽省为例. 王丽伟,王川,王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紫云英和秸秆协同还田对稻田氮素当季利用与去向的影响
作者:卜容燕;程文龙;韩上;纪根学;唐杉;胡润;李敏;王慧;朱睿;武际
关键词:紫云英;水稻秸秆;阶段供氮特性;氮肥利用效率;~(15)N同位素;氮素去向
-
溶磷菌剂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磷素形态的影响
作者:万水霞;李帆;王静;郭志彬;喻颖;蒋光月;武际
关键词:溶磷菌;土壤肥力;根系形态;磷素形态;微生物群落结构
-
不同类型土壤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共生固氮和根际氮转化的影响
作者:张宗祥;王军;赵强;尚文鼎;金文俊;车钊;吴巩;王晓波;宋贺
关键词:根瘤菌;结瘤固氮;硝化;反硝化;自生固氮
-
新型控释肥料对安徽沿江流域油菜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梦杰;王慧;程文龙;韩上;唐杉;卜容燕;李敏;高原;朱林;武际
关键词:油菜;控释尿素;养分累积;土壤酶活性;肥料利用率
-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作者:韩峰;晋琳;郭志彬;王道中;花可可;何传龙;詹林川
关键词:有机肥替代化肥;葡萄;品质;土壤养分;萧县
-
稻秸还田配施氮肥对紫云英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高原;卜容燕;韩上;程文龙;唐杉;朱睿;李敏;王慧;朱林;武际
关键词:豆科绿肥;稻秸;碳氮互济;鲜草产量
-
安徽单季稻田绿肥优化配置与稻季氮肥减施效果研究
作者:杨骏;卜容燕;韩上;李敏;王慧;程文龙;唐杉;武际;朱林
关键词:豆科;禾本科;混播;鲜草产量;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