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硅肥用量试验研究初报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陈再高

作者: 陈再高 1 ; 吴文革 2 ; 陈刚 2 ; 汪向东 3 ; 孙雪原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安徽安庆246120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3.安徽省桐城市种子管理局,安徽桐城231400

关键词: 水稻;硅肥用量;作物产量

会议名称: 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工程院`安徽省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192-00000194

摘要: 为明确硅肥施用水平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Y两优669、Y两优5867、Y两优1928为材料,通过设置3个硅肥施用量水平(无硅肥、80片庙、160片庙),分析硅肥施用对水稻穗部主要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和穗部着粒密度均呈现增加趋势.不同水稻品种施用硅肥后的增产幅度表现为Y两优669>Y两优5867>Y两优1928.施用硅肥(硅肥-Silca Tabs SiO2)以160片/亩较适宜,可有效增加水稻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结实率.

分类号: S511.062

  • 相关文献

[1]不同机插株距对徽两优5号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GAO Shang,高尚,LI Shengqun,李胜群,CHEN Gang. 2015

[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JI Yalan,季雅岚,吴文革,WU Wenge,SUN Xuyuan,孙雪原,XU Youzun,许有尊. 2019

[3]稻草还田和实地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许有尊,吴文革. 2017

[4]不同淹水时间对分蘖期中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WANG bing,王斌,ZHOU Yong-jin,周永进,XU You-zun,许有尊. 2017

[5]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19

[6]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桂利权,张永利,王烨军. 2020

[7]砂姜黑土长期定位培肥技术研究. 曹承富,孔令聪,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陈龙潭. 2003

[8]长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党修伍,张存岭,纪永民,陈龙潭,孔令聪,曹承富,陈爱萍,张永芹. 2006

[9]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王玥凯,郭自春,张中彬,周虎,洪亮,王永玖,李录久,彭新华. 2019

[10]砂姜黑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李轶群,牛富兰,张存岭,陈龙潭,孔令聪,曹承富,张景华,张芳. 2005

[11]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孔令聪,曹承富,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 2004

[12]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叶新新,王冰清,刘少君,马超,李军利,柴如山,熊启中,李虹颖,郜红建. 2019

[13]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有机肥适宜替代比例研究. 王文军,王道中. 2022

[14]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2015

[15]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2014

[16]近十年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进展. 马超,王玉宝,邬刚,王泓,汪建飞,朱林,李佳佳,马晓静,柴如山. 2022

[17]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8]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9]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YU Youling,余友玲,WU Wenge,吴文革,CHEN Gang. 2015

[20]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