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ZHOU Yongjin

作者: ZHOU Yongjin 1 ; 周永进 1 ; WU Wenge 1 ; 吴文革 1 ; XU Youzun 1 ; 许有尊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关键词: 油菜秸秆;全量还田;腐解特征;养分释放;土壤肥力;作物产量

会议名称: 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工程院`安徽省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153-00000158

摘要: 利用尼龙网袋定位试验,系统比较分析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土壤养分及后作水稻的产量变化,研究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其对后作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还田时间的推移,秸秆腐解率逐渐增加.还田后15d,油菜秸秆的腐解牢达37.2%,至还田后120d腐解率达60.9%;秸秆腐解速率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秸秆养分释放率与释放速牢由大到小依次为钾、磷、氮,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钾、磷、氮.秸秆还田后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而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油菜秸秆还田对后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表现为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与千粒重无明显变化,水稻产量显著提高,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分别比对照增产6.4%、7.6%.油菜秸秆全量还田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有效培肥地力,增加后作水稻产量.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永进,吴文革,许有尊,陈刚,徐汝民,张丽娟. 2015

[2]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2006

[3]氮素形态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李晓韦,韩上,雷之萌,武际,石祖梁,孙志祥,李敏,王慧,唐杉,程文龙,朱林. 2019

[4]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宋莉,韩上,鲁剑巍,吴礼树,曹卫东,耿明建. 2015

[5]砂姜黑土长期定位培肥技术研究. 曹承富,孔令聪,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陈龙潭. 2003

[6]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孔令聪,曹承富,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 2004

[7]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有机肥适宜替代比例研究. 王文军,王道中. 2022

[8]近十年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进展. 马超,王玉宝,邬刚,王泓,汪建飞,朱林,李佳佳,马晓静,柴如山. 2022

[9]烟杆还田和施用石灰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iang Chaoqiang,姜超强,沈嘉,Shen Jia,Yan Yifeng,阎轶峰,Liu Yanhong,刘炎红. 2018

[10]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2008

[11]不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曹卫东,郭熙盛,刘英,赵决建,张智,吴立蒙. 2010

[12]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鲁剑巍,万水霞,王允青,许征宇,张晓玲. 2013

[13]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 2011

[14]油菜秸秆的无公害处理研究. 陈丽园,夏伦志,吴东. 2010

[15]油菜秸秆分解菌的筛选与产酶特性初探. 陈丽园,夏伦志,吴东,张立. 2007

[16]安徽省油菜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研究. 王光宇. 2010

[17]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何成芳,朱鸿杰,戚传勇,方志鹏,刘春松,闫晓明. 2017

[18]烟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刘炎红,姜超强,沈嘉,李田,汪文杰,崔权仁,竟丽丽,祖朝龙. 2017

[19]不同用量赤泥和油菜秸秆配施对烟草镉含量的影响. ZHANG Yun-rui,张蕴睿,刘海伟,LIU Hai-wei,WANG Wen-jie,汪文杰,TANG Jing-xiang,唐经祥,WANG Hao-hao. 2016

[20]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