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WU Wen-ge

作者: WU Wen-ge 1 ; 吴文革 2 ; 张洪程 3 ; ZHANG Hong-cheng 1 ; WU Gui-cheng 1 ; 吴桂成 4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225009

2.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扬州225009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合肥230031

4.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2

关键词: 超级稻;籽粒库容;穗型调控;颖花量;结实率

会议名称: 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工程院`安徽省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102-00000109

摘要: 目的:探索超级稻群体库容形成及其构成特征. 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构成及特征. 结果:(1)不同试点的超级稻品种均显著或极显著比对照增产,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培育大穗是超级稻扩大库容量、增加颖花量的主要途径,而增穗并不能扩增群体总颖花量.(2)大穗是通过两种途径协调实现的:一是增加一次枝梗数及其上的平均着粒数,二是增加二次枝梗数但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效;其中增加二次枝梗数及其总粒数是主要的;超级稻在一、二次枝梗数增加的同时,通过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而增加一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优化颖花分布,提高全穗结实率而增加单穗籽粒重;超级稻单稳重达4.0g以上,平均比对照增重10.9%.(3)超级稻产量潜力高,最大库容达870kg/667m1,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幅近10%;但最高库容有效充实度在品种间、试点间变化较大,并无稳定优势,平均为80.3%,略低于对照,故因种因地栽培是实现超级稻稳定超高产的关键. 结论:超级稻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增加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及其平均着粒数来增大穗型,通过优化一、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布来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单稳重.

分类号: S511.01

  • 相关文献

[1]2016年安徽省中稻热害情况调查报告. 滕斌,吴文革,陈刚,习敏,许有尊,孙雪原. 2017

[2]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1990

[3]离子束对籼粳交的亲和性改良. 吴敬德,汪秀峰,郑乐娅,吴跃进. 2000

[4]施肥和激素对水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和结实率的影响. 吕凯,魏凤娟,吴永辉,石扬娟. 2003

[5]花期高温胁迫对杂交中籼水稻功能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崔娜,吴文革,许有尊,王鸿燕,韦朝领,张丽娟. 2011

[6]粒粒饱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吴文革,陈周前,张培江. 2000

[7]江淮和沿江地区玉米结实率低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左晓龙,张会南,童有才. 2003

[8]不同播期对玉米自交系结实力的影响. 张会南,左晓龙,童有才,龙正容,李纯. 1992

[9]杂交稻80优121库源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 白一松,王伍梅,杨联松,佘德红. 2002

[10]两系超级杂交稻徽两优6号在安徽的推广与栽培技术. 栗云端. 2014

[11]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对超级稻产量及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李敏,叶舒娅,刘枫,郭熙盛,黄义德. 2014

[12]水稻新品种徽两优6号栽培技术. 栗云端. 2013

[13]超级稻育种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杜士云,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爽. 2006

[14]孕穗期干旱胁迫对超级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段素梅,杨安中,吴文革,陈刚,许有尊. 2017

[15]安徽省超级稻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展望. 苏泽胜,李泽福. 2007

[16]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插适宜行距及株距配置研究. 吴文革,陈刚,许有尊,蔡海涛,周永进,吴然然. 2015

[17]超级稻徽两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张家喜,杨联松,陈文彬,线征,白一松. 2013

[18]徽两优6号特征特性·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宋要,张效忠,赵磊,盛明传,台德卫,杨联松,白一松. 2011

[19]江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适宜行距的研究. 陈刚,吴文革,张健美,许有尊,孔令聪,朱德泉,周永进,杨联松,蔡海涛. 2014

[20]超级稻Ⅲ优98的产量构成与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吴文革,吴桂成,杨联松,白一松,张培江,陈周前.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