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安徽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WANG Yan

作者: WANG Yan 1 ; 王艳 2 ; SHI Liu-Lin 1 ; 施六林 3 ;

作者机构: 1.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nhui,Hefei 230031,China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3.安徽省农业

关键词: 农业科技;保护性耕作模式;节水技术;秸秆还田

会议名称: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页码: 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基本概况及安徽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现实要求,并介绍了适合安徽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与节水技术.保护性耕作模式包括一年两熟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油菜-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双季稻连作地保护性耕作、旱稻—马铃薯保护性耕作;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行走式节水补灌技术相结合的节水技术,既保土壤底墒,又能解决季节性和阶段性干旱问题,抗御干旱的灾害影响.加强相应农机具的研制和开发,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新型免耕、施肥、补水的联合作业机。

分类号: S344

  • 相关文献

[1]安徽省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王艳,施六林,王川. 2010

[2]安徽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王艳,施六林,王川. 2012

[3]传统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Guo Zhibin,郭志彬,Wang Jing,王静,Guo Xisheng. 2012

[4]秸秆还田下优化栽培对油菜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YUAN Man-man,袁嫚嫚,Wu Gang,邬刚,SUN Yi-Xiang. 2014

[5]秸秆堆肥对砂姜黑土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及培肥效果研究. He Chuanlong,何传龙,Cao Chengfu,曹承富. 2012

[6]秸秆还田的化感效应概述. 周婷婷,朱丽君,李布青. 2010

[7]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2

[8]粮食危机与乡村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促进自然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 朱新民,朱斌. 2008

[9]农业科技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应急机制与策略. 余庆来. 2013

[10]关于新时期农业科技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思考. 杨普. 2010

[11]“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农业科技“走出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朱莉昵,江舰,徐磊. 2018

[12]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千村百镇的实践体会与建议. 郭高,方新华,龚传胜. 2009

[13]农业科技对外交流发展优化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朱莉昵,江舰. 2019

[14]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李东平,金勤勤,余庆来,徐磊. 2016

[15]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袁自春,杨普,李毅,耿其明. 2007

[16]安徽舒城双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发展运行模式探析. 汪德尚,葛自兵,姚自鸣. 2009

[17]农业网络现状及安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探讨. 罗守进,郭书普,张立平,夏静,罗继虎. 2002

[18]农业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姚升. 2021

[19]农业科技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分析. 姚升,张耀兰. 2021

[20]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研究的热点演变与趋势分析. 郭茹娜,姚升.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